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乌城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乌城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灭东突厥是违背了渭水之盟吗?
关于渭水之盟,当然是突厥背信弃义在先,翻史料、摆事实、讲道理,这事摊开了,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突厥袭扰唐的边境,可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年年都来,一次都不落下,次次谈好了条件,来年又来了,妥妥的白眼狼。
远的不说,从公元620年颉利可汗继位开始算起,《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记载“颉利故岁入寇,帝多所舍贷,赠赍不赀,然而不厌无厓之求也”,意思是颉利可汗每年都来侵扰唐朝,给了很多财物仍不满足。
公元621年颉利率兵攻打雁门,公元622年颉利进击忻州,围攻并州,公元623年,颉利骚扰定、匡、原、朔等州,公元624年颉利可汗攻打原、朔二州,掳掠骚扰。
公元625年,颉利可汗侵略灵州、朔州、代州,公元626年,这年颉利袭击武功,直抵泾阳,发生了渭水之盟。
具体内容是什么,突厥退兵的条件是什么,史料没写,估计太丢人,以往的赐以金帛、赠赍不赀、求请无厌的经验来说,这次唐朝估计下了血本,《唐语林》记载这次是“空府库”以求退军。
既然斩了白马,谈和了条件,结果呢,公元627年,也就是第二年,突厥又来了,攻入朔州,这个和平之盟当数吗,在突厥眼中屁都不是,背盟了。
公元628年突厥内部分裂,两兵在太原对峙,并没开战,当然不开战另有其因,这个原因导致了唐军必灭突厥之心。
我们都知道唐朝好像开国就统一了,速度很快,其实直到唐太宗时期,都还没完全统一,比如长安的头顶上就还有个“梁国”,直到公元628年才被灭。
这个梁国,梁师都建立的,隋将,他才是跟突厥穿一条裤子的,势力范围在夏州,突厥进犯内地,都有梁的身影,唐攻梁,突厥定来救,当年突厥出奇兵打到渭桥,计谋就是梁师都出的,所以唐必灭梁。
朱棣和李世民的造反有什么区别,或是特殊意义?
朱棣和李世民两人坐上皇位行为都是不正当的,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朱棣是实打实的造反,而李世民是发动政变夺权。
李世民应该不能成为造反,皇帝李渊没有被推翻,只是后来主动让位给儿子李世民。李世民最多也只是算夺取哥哥李建成的太子位置,属于夺权之争,和朱棣相比他的情节是相对轻的。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唐朝的建立李世民的功劳是大于李建成的,坐上太子之位更显得“实至名归”,其实造成李世民造反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李渊,李渊立李建成作为太子却又重用李世民,给予了李世民更大的权势,才造成了李世民心理不平衡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便主动退位让贤给李世民。
朱棣就是完全意义上的造反。朱棣好的一点是他没有对朱允炆斩尽杀绝,李世民却是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后人全杀了。虽说朱棣是由于建文帝削藩削得太厉害逼得造反的,但确是打了几年的战争才从建文帝手里夺得了皇位,造成的牺牲比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大得多,这让朱棣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如李世民的原因。
总的来说两人都是历史上成就非常高的帝王,他们夺取皇位的做法违背了仁义和道德,在位期间李世民以仁治国,虚心纳谏给他笼络了许多人心,朱棣在位期间比较专政,多次讨伐漠北又无功而返使得历史地位下降了不少。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有称帝之心,且都成功发动兵变胜利登基,两位都开创了一代盛世成为明君雄主是共同之处。唐太宗李世民是被兄长步步紧逼,于是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屠弟杀兄、成功继位开创了贞观之治。明成祖朱棣是被其侄削藩、于是趁机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变,历经四年征战最终成功登基、开创了永乐盛世,而其侄建文帝朱允炆却不知所终,成了历史上结局成谜的第一位皇帝。这是两位君王造反夺位的不同区别。
大家伙,我是诗涵果果。
朱棣和李世民的造反在小果看来,最大的区别就是朱棣属于真正的造反,李世民虽然弑兄逼父,但是严格的说,李世民不能算造反!
明朝是中国古代由汉人建立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创建者朱元璋从草根起家,参加了农民起义,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击败各路义军,成功登基。朱棣作为朱元璋分封的燕王,极有才干,朱棣的封地就在现在的北京,也许是北京城的龙脉风水保佑了朱棣,让他可以成功推翻自己侄子的统治,建立以自己意志为帝国的大明朝!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则是因为他对权力的渴望太大,大到了他可以杀死自己的太子哥哥,长期在外作战的李世民手握兵权,与早已脱离战场主持朝政的李建成不同,李建成仁厚宽容,很有儒家之风,但是李世民狠辣果决,为了当上皇帝,即使是自己的亲哥哥,也能义无反顾的狠下杀手。
那么朱棣和李世民同样是造反,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小果说李世民严格意义的说,不能算作造反呢,请各位小果慢看写来:
一,朱棣是真的造反
朱元璋在位时,对长子朱标非常喜爱,但是由于朱标的早逝,爱屋及乌的朱元璋选择了长孙朱允炆来继承他的帝位,这也是封建王朝为了避免皇子对皇位的争夺而规定的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传统,对于建文帝几位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叔叔们,朱允炆的担心与日俱增,最终终于下定决心削藩,收取叔叔手中的权利。失去了兵权就像没有了牙齿的老虎,感到害怕的朱棣自然不甘束手就擒,选择了造反!
朱棣是在朱允炆登基为帝后,选择了起兵,这个从本质意义上讲,就是大明朝有了既定事实的君王,也就是建文帝,朱棣作为君王的臣民,想要推翻朱允炆的统治,这就是造反了,而且是毫无反抗根据的铁定事实!二,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和造反的定义不同
李世民在羽翼丰满以后,对李建成日益稳定的太子之位感到害怕,一旦李建成登基,作为争夺皇位的李世民,恐怕没有什么好下场,这就是李世民最担心的事情,也是他的幕僚坚定支持他杀掉李建成的原因。但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同样都是李渊的儿子,做皇帝的还是李渊,李世民在杀掉李建成以后,只是留给了后世腹黑的评价,他并没有杀皇帝,即便是胁迫李渊退位,也不构成造反的事实,更多的属于家事的范畴。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李渊虽然在当了皇帝以后又生了几个小王子,但他们的年龄和实力无论如何对李世民构不成威胁,年龄越来越大的李渊只能默认李世民为接班人,难道他舍得将李世民杀死,把李家的江山拱手送人吗?
总结:虽然朱棣和李世民的性质相同,但是本质意义却不一样。万幸的是不管朱棣还是李世民在登基以后,都成为了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帝王,励精图治和开疆扩土,对当时的老百姓而言,也算是一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乌城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乌城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