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明朝历史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明朝历史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百家讲坛讲明朝历史的总共有多少部?
百家讲坛讲明朝历史的总共有9部:
1、明十七帝疑案 (毛佩琦)。朱元璋在经历了众多的磨难与战争之后,终于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一个游方僧成为皇帝。但天下初定之后,朱元璋并未像其它开国王朝那样,实行较为宽松的治国方略,而是***取了极为严酷的刑法统治。
2、郑和下西洋600年祭 (毛佩琦)。这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和平使者,他高扬着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的旗帜。这是600年前人类波澜壮阔的远航,他七下西洋的壮举,成为世界永远的记忆。
3、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毛佩琦)。历史上,刘基刘伯温更是一个被神化的非凡人物,他不仅有着诸葛亮一般的智慧,更有着一种可以预言身后事的神奇能力,相传是他所作的那首《烧饼歌》竟然准确预言了,其后数百年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4、风雨张居正(郦波)。讲述着张居正靠着自身的天赋,运筹韬略,操弄权谋,从白圭神童到两朝帝师,节节擢升,再到变法改革的宰辅首相,及至曲终人散,自己也差点落个鞭尸的悲惨结局,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悲喜传奇。
5、抗倭英雄戚继光(郦波)。主讲郦波对戚继光的军事成就作了全新意义的阐释,重新赋予戚继光这位抗倭英雄应有的历史评价。一起重温那段悲壮历史中的民族感,并唤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明朝只有350万平方千米,清朝却有1300万平方千米,这是为什么呢?
说起疆域面积问题,清朝要扬眉吐气了:我大清拥有1300万平方公里,什么大秦、大汉、大唐、大明,统统都要甘拜下风,我大清对祖国贡献最大!
明朝巅峰时控制的疆域约1000万平方公里,史料称“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但这种辉煌只有明初的短暂时光,从明成祖朱棣晚年开始,明朝的疆域越来越回缩,“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很多边远地区被战略放弃,所以在大多数时间里,明朝的疆域东北至辽河流域,北至明长城一线,西至嘉峪关,西南至云南,南抵海南岛,东至大海。
明朝最没落的末期,瓦剌、鞑靼占据漠北,女真控制东北,其他羁縻地区也失去了控制,所以到明朝灭亡前夕,帝国疆域萎缩到了只有350万平方公里。
清朝入关后,全盘接收了明朝遗留的领土,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清朝确实比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都强的多,这得益于清朝兼容并包的政策,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有效控制。
再次,清朝收复了台湾,这是独一份。
清朝版图的全盛时期在乾隆年间,其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纳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我国疆域在五千年历史上达到鼎盛,比起元朝也不遑多让,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确实让人倍感自豪!
清朝全盛时的领土在历朝历代最大,但跟明朝没落时比,显然很不公平。
明朝的疆域范围确实有争议。按照官方说法,鼎盛时期的明朝拥有1100万平方公里土地(实际控制面积9***万平方公里土地)。
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辖***、在南方建立了交郡。
不过,明朝的蒙古,***和东北地区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明朝***对于这些地区,只是册封,并没有实际屯兵管理。尤其是蒙古,经常袭扰内地,这个“边患”一直存在。所以,明朝的实际控制区域肯定不到900万平方公里。
我们看下外国人绘制的明朝地图。
(日韩绘制的明朝地图)
(欧洲人绘制的明朝地图)
对于明朝实际控制区域,大家心里应该有底了吧。
清粉也不要高兴,满清可是割让出去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光俄罗斯就占了140多万土地。有种说法,共计五百多万土地被满清割让出去。这个数字,我会再去考证一下。!
满清和洋人签订了1175件不平等条约和契约!
根据这些条约,满清要向洋人共计赔偿十三亿两白银(这是保守估计)!
最后,送给题主这样的故意黑明朝的清粉一句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文|勇战王聊历史)
明朝的领土确实小很多,在很多明粉的眼里明朝领土被无限放大,明朝在永乐大帝时期达到顶峰也就880多万平方公里,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疆域面积维持在690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清朝1310万平方公里的一半左右。
- 提到明朝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是很多人推崇明朝的原因之一。明朝一代北方的威胁都没有解除,甚至明英宗朱祁镇还被瓦剌俘虏。安南和东北的势力只维持了几十年便被迫退出,蒙古高原更是从未涉足。对乌斯藏有宗***,却没有实际统治。
- 清朝大家很了解的就是“满汉一家”,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喊出的口号,其实不止满汉一家,对蒙古的政策也是一样的。清朝和[_a***_]的民族政策异曲同工。唐太宗就曾说:“自古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之如一”。清朝对边疆的控制也是前所未有的,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对新疆和蒙古都是实际控制。而不是明朝对乌斯藏的羁縻统治。
- 对于台湾岛的郑经,大清水师即使不如台湾,也要坚壁清野以抗台,甚至发布禁海令,最终在君臣齐心合力之下拿下台湾。
- 对于西北的威胁,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断的打击下直至灭亡,设置新疆省派伊犁将军镇守。
清朝能维持如此庞大的国土,一是对于侵略和割据***的坚决反击,在1840年随着国力衰弱清朝战败,道光帝深感对不起列祖列宗。这种维护帝国尊严深置每一个皇帝心里。包容的民族政策也是清朝能够粘合巨型帝国的重要因素。
因为有些人不光脑袋秀逗了,良心也大大的坏掉了。
拿明朝衰落时的疆域对比清朝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这就好像拿燕双鹰和鬼子单挑,还要不要这个脸了?
关于明清两朝的疆域面积,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分析。虽然明清两朝都定都北京,明清皇帝也都住在紫禁城,但明清两朝依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王朝,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不一样的那种。
简单说来,明朝是典型的古典王朝,管辖的区域称作“疆域”,包括直接控制区和羁縻统治区;而清朝的一只脚已经迈入近代,其后期管辖的区域称作“领土”,无论直接或间接控制都有明确边界,这是通过一系列边界条约划定的。
明朝的350万平方公里疆域,指的是明朝的直接控制区,也称作“两京一十三省”,在直接控制区外的东北北部、蒙古高原、西域及青藏高原等大片区域,自明朝建立以来,陆续确立了羁縻统治形式。
和其他王朝在疆域扩张上的循序渐进不同,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疆域就达到了巅峰,即900多万平方公里,其后便开始了剧烈的收缩。
到1435年明宣宗内迁开平卫,明朝势力彻底退出长城以北,加上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落,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羁縻统治名存实亡,明朝中期以后,帝国的实际疆域面积只剩下两京一十三省,即3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一面积数一直保持到明朝末年。
但清朝的统治形式就完全不同,鸦片战争前的清朝作为我国古典王朝的一部分,也有异常猛烈的开疆拓土过程。
相比于其他汉家王朝,因为清朝的少数民族身份,因此对于蒙古高原、西域及青藏高原上的蒙古各部有着驾车就熟的统治手腕,这使得清朝能彻底解决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
清朝对蒙古各部的统治,和前朝一样依然是羁縻统治的形式。这种形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间接管理,被中原王朝册封的部落领袖是否忠于中原王朝,完全取决于中原王朝的实力。一旦中原王朝由盛转衰,这些蠢蠢欲动的羁縻部落就会露出獠牙,重新成为中原王朝的边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明朝历史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明朝历史资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