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上的苏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上的苏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历史讲解?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高祖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高祖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公元604年,隋世祖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业盛世”。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世祖;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军事上继续推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中国文化与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基本信息
隋建立什么专权?
三省六部制: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袁州区的历史?
袁山因袁京而得名,声誉布于四方。历史长河滚滚奔流,王朝换了一个又一个,袁京归隐宜春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宜春也始终披戴着袁京道德人格的光辉。
到了隋朝开皇十一年,也就是公元591年,隋文帝杨坚鉴于东汉末年以来的州郡县***制度混乱不堪,决定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据志书记载,由于土人文盛起义造反,于是撤销了当时管辖宜春、新喻、萍乡等县的安成郡,并因宜春之地历来为“湘赣孔 道”、“富庶腴田”而决定新置袁州,管辖宜春(当时叫宜阳)、萍乡二 县。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崇拜隐士文化,隋文帝杨坚尤其突出,特别喜欢隐士,若是有人给他说哪里有隐士,他必定派人不惜一切代价请来委以重任。从而当时撤郡以后许多闲散官员纷纷效仿前去隐 居,希望引起朝廷注意再被重用,于是隐士风气盛行。
而其中就有一位奇人杜淹,据《新唐书.杜淹传》记载:“隋开皇中,(杜淹)与其友韦福嗣谋日:上好用隐民,苏威以隐者召,得美官。乃共人太白山,为不仕者。文帝恶之,谪戍江表。”意思是说,杜淹聪慧好学,一直得不到重用,就与同乡好友韦福嗣(时隋吏部尚书韦世康次子)说:“皇帝喜 欢任用隐士,苏威便是在隐居时被征辟为美职。”现在我也去太白山隐居,请你来举荐,隋文帝发觉后,极为憎恶,将二人流放江南(但后来杜淹被李世民重用,成为初唐宰相)。 但从另一方面说明当时的隐 士风尚很盛,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说的就是这种风气。但客观上朝廷倡导隐士美德,却又让历史上真正德行高洁,才学超卓的隐士 得到揄扬。袁京当时扬名天下已久,宜春五里山早因他声名之盛而改名袁山,因而州治也就以他之姓冠名,袁州即此诞生。同时,在此前后以隐士命名的州县也很多,如隋未唐初时,在浙江桐庐县设置的严州,就是以与袁京齐名的东汉大隐士严子陵命名;隋朝开皇十八年 (598年)设立茂名县,亦以著名隐士道士潘茂之名命名。从此,宜春这块土地成为赣西的州府中心,开始了绵远漫长的历史进程。作为处 于中心位置的宜春县,就与袁京和袁州结下了千年之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上的苏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上的苏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