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诈降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诈降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赛儿起义是怎么回事?
唐赛儿民变是永乐十八年爆发于山东蒲台一带的一次农民起义,在明初农民起义中算是历时较长,规模较大的一次。其起义领袖据城是一位名叫唐赛儿的女性。
朱棣
据传,唐赛儿有白莲教和明教背景,其丈夫林三很可能即是蒲台一带明教秘密团体的首领,但其早逝,故唐赛儿本人亦参与传教活动,传教足迹遍及蒲台、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等地。民间关于唐赛儿的传说极其富有传奇色彩,她被描述为一个具有超能力,通晓法术的佛母,据说她曾发现一个石匣,匣中藏有天书、宝剑等物,通过学习天书,她获得神通,可以运用宝剑,并且剪纸人、纸马即可成为大军。按照一搬对白莲教的研究,这可能是使用了某种幻术,和今天的魔术可能比较相似。他们招徕贫民参与起事的方法,大概就是通过幻术显现神迹,使其畏服,然后施以粮食、衣服等,示之以恩,应该说元末明初山东地区久历征伐、民不聊生(元时山东有红巾军之乱,靖难之役又以此地为主战场,此地又是漕运要道,又是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征发地),是唐赛儿民变的主要原因。
唐赛儿
不过关于唐赛儿是否确有其人,目前还存在疑问。因为明廷在平叛曾大索唐赛儿无果,而关于她的传说却越来越丰富和神奇。明军的战事记录则并没有明确的表明叛军首领中有唐赛儿这个女性,只有据称是她部下的董彦杲的活动记录,可能唐赛儿仅仅是一个宗教象征,起事者借此为名发动民变。
《唐赛儿》(连环画)
有史籍可据的是这次民变的平定过程。永乐十八年,朱棣派遣安远侯柳升和都指挥使刘忠平乱,但被起义军以诈降计蒙骗,遭到挫折。但在明廷集中力量的严酷打击下,他们亦经历了安丘之败等重要的失利,最终,前后不到一个月的唐赛儿民变在绝对的实力差距下渐渐平息。
明朝康茂财将军是怎样死的?
康茂才(1313年-1370年),字寿卿,蕲县(今湖北蕲春)人,明朝初期名将。
康茂才早年聚兵保乡里,被元朝封为淮西宣慰使、都元帅,后率部投降朱元璋,授秦淮翼水军元帅,镇守龙湾,又任都水营田使,率士兵行屯田之策。
陈友谅攻打应天府,康茂才行诈降计,诱使其躁进急行,在龙湾将其击败。后随朱元璋破江州,攻占蕲、黄,战鄱阳湖,因功升为大都督府副使,又从灭张士诚,同知大都督府事。
洪武元年(1368年),康茂才随徐达北伐,攻取汴梁,留守陕州。三年(1370年),夺取兴元,回师途中病死,追封蕲国公。
小编对康茂财将军了解也很少,仅仅的一点有关他的资料,还不是在明正史读到的。参加这个问答,真得感到十分惭愧,希望有识之士能多多指正,赐教。
朱元璋的起义军在望城(今天莱西市)驻军时,有两个曹氏兄弟来参加起义军,老大叫曹千斤,老二叫曹八百。兄弟二人力气过人,武功超群。据说老大能把石臼像帽子一样戴在头上,老二能把石磨当做扇子用。
1355年,二兄弟在朱元璋的军队攻打建德,和婺川的数次战斗中,都立下了头功。不久,二兄弟就受到朱元璋的提拔和重用,被封为偏将。此时,一位叫康茂财的偏将十分不满。因为,在1352年郭子兴(朱元璋岳父)刚刚起兵时,康茂财就参加了起义军队伍,并被封为偏将。
从此以后,武功没有二兄弟好,妒忌心强,又十分要面子的康茂财,便不断地在朱元璋面前,搬弄是非,诋毁,陷害二兄弟。说二兄弟是奸细,要朱元璋小心提防二人。信以为真的朱元璋将二兄弟捆绑到中军大帐,与康茂财对簿公堂。谁知倔强的曹氏二兄弟,不配合审问,也不录口供,朱元璋一生气,命令刀斧手把二兄弟给推出去斩首了。
说来也怪,二兄弟死后,朱元璋总是感觉打仗没有以前那么顺利,并且总是有种总受挫折的感觉,几乎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天天搅得朱元璋是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有一天,朱元璋路遇一位招摇过市的测字先生,他扬言能测“天下福祸”,可断“世上曲折”。朱元璋下意识地靠上前去,伸手摸得一个“亥”字。测字先先生边掐指,边说:“亥即猪也,猪性嗜糠,异无槽也”。连声“好自为之,好自为之”,就匆匆离去。“悟性高”的朱元璋边走边想,等他回到军营时,便悟出了其中的“真缔”。“猪同朱,糠与康,槽与曹”谐音,意思就是你朱元璋为养康而杀曹,所谓是失人心者,失天下,怕是难得天下了。
越想越深奥得朱元璋,不由得悔恨万分。据说,为了给曹氏二兄弟昭雪冤屈,朱元璋还亲自去了趟两兄弟的老家,淳安县的曹家村,作曲吊唁两兄弟的在天亡灵,并且亲自在曹家门口种了两棵柏树。时光飞逝,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到解放后农业合作社时,因此地改田地而砍了这两棵古柏树。
最不像汉奸的汉奸,明末名将祖大寿的墓为何在加拿大?
祖大寿明明是明朝将领,为何死后坟墓在加拿大?说他是汉奸,又为何说他是最不像汉奸的汉奸?这还要从他的“奇葩”经历说起,还要讲到他死后的悲催后人。
祖大寿自称是东晋名将祖逖之后,这没什么,因为当时很多人都喜欢和古代名人攀亲戚,但是同时他还是吴三桂的舅舅。吴三桂何许人也?明朝的辽东总兵,这可就不一样了。
祖太寿最早是熊廷弼的部将,后来孙承宗主事,任左参将。自1626年起,祖太寿就一直与将士戍守宁远、辽东、锦州和大凌河13年之久。
后来在宁远大捷当中,祖大寿因为守卫宁远地区有功,被朝廷封为前锋总兵官,后来又被被派去驻守锦州。
在这没多久之后,袁崇焕接到朝廷命令,被调回京城保卫京师。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崇祯皇帝受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怀疑袁崇焕有私心,于是把袁崇焕打入大牢。
而当时和袁崇焕一起回到京城的祖大寿,因为担心自己因袁崇焕一事被牵扯进去,连夜山上海关逃出,投奔到了清***,当然了当时还不是清朝,这是第1次做“汉奸”。
不过由于祖大寿当时负责守卫山海关,如今连山海关大将都跑了,对士气影响不小。为了稳固局势,崇祯皇帝让袁崇焕写了一封招抚信,劝他赶紧回来,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1631年(崇祯四年),千军和明军打的水深火热,其中的大凌河之战当中,因为后勤支援不济,祖大寿粮尽援绝。为了让跟在身边的兄弟能够活命,祖大寿决定诈降。
诈降之后的祖大寿,后来逃到锦州城对抗清军。虽然清军在后来知道了祖大寿是诈降,但是也认为祖大寿是一个鼠胆之辈。于是清***对祖大寿不断招降,结果都没能成功。
直到1641年(崇祯十四年),明朝也眼看着坚持不下去了,在当年农历三月的松锦大战中。被围困多日的祖大寿,在眼看援军无望到达的情况下,率部降清。
再到后来,跟随清军入关,直到顺治13年,病逝于北京城。这一次,也是他第三次投降。纵观三次投降来看,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是迫不得已,第二次则是诈降。
享年77岁的祖大寿,死了之后埋葬在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那为何现在祖太寿的墓会出现在加拿大呢?
大约在祖大寿死后的260多年,即1919年左右,当时正值清朝和民国交替时期,帝国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的卖国贼。
明末清初,民族危亡之际,为了抵御清军入寇,诞生了一大批爱国将领,如卢象升、孙承宗等人。但是,犹如阴阳两面,汉奸这个“职业”从古至今从未断绝,明末时期的民族败类自然也毫不意外的层出不穷。
当时,有一批明朝将领投敌卖国,打开山海关大门,迎清兵入关,最终导致中原沦陷的吴三桂,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至今,吴三桂依然令人唾弃,然而,那个时代并不只有他一个人这样做,吴三桂的叔叔祖大寿,同样也是降清的汉奸。
祖大寿***剧照
可是与其他汉奸不同,祖大寿虽然投靠异族,背叛了汉族,一生背负着汉奸的名号,但是,比之吴三桂、耿精忠等罪大恶极的汉奸,他却没有在世人眼中留下极坏的名声。
在降清之前,一直坚持在抗清一线的祖大寿堪称功勋卓著。努尔哈赤在攻打宁远城时,曾被祖大寿军队的炮火炸伤,努尔哈赤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的严重伤势而病死。
因为宁远之战立下大功,祖大寿得以加官进爵,成了袁崇焕手下不可多得的良将。只可惜崇祯帝疑心太强,袁崇焕被冤枉下狱,害怕因为此事受到牵连的祖大寿,摧毁山海关后仓皇而逃。后来收到袁崇焕的招抚信,他才重新入关。
特殊的汉奸祖大寿
对于清太宗皇太极来说,北京的崇祯天子并不是他的敌人,反而是他最好的朋友。因为如果没有崇祯皇帝在北京瞎折腾,单独依靠满清的国力,断乎是不能在顺治元年,就能开始对华夏将近三百年的统治。
祖大寿的事迹,就是这种现象最好的说明。
明朝崇祯四年(西历1631年),祖大寿在大凌河同清军交战。对于大凌河,清朝方面极为重视,为了能拔掉大凌河这个据点,皇太极可以说动用了清朝所拥有的大部分力量,来围攻大凌河。城外援助大凌河的明军,也被清军以逸待劳击退,逐渐的,大凌河据点陷入弹尽粮绝的状态。
祖大寿无奈之余,只好宣布投降皇太极,不过,这次祖大寿是诈降,在取得皇太极信任后,祖大寿诈称自己妻儿老小还在锦州,需要接出来安置,从而从皇太极那里巧妙脱身,回归明朝。
不过,上天注定祖大寿和满清有深厚的渊源。崇祯十五年,祖大寿在锦州,又一次被清军围困,大凌河的历史在锦州重演。祖大寿无奈之余,只好再度投降清朝。
对于前次诈降,皇太极并没有过于追究,反而赠予祖大寿***厚禄。当然,皇太极这么做目的有二:一来,皇太极的理想是征服华夏,而想征服华夏并且建立统治,就需要有大量的华夏人才支持,所谓以汉制汉,事实上,这个执政方针,一直延续到晚清时代。二来,祖大寿的外甥,正是鼎鼎大名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为山海关的拦截,满清的入关之梦,总显得遥遥无期,而倘若能通过祖大寿策反吴三桂,山海关将形同虚设。
因此,皇太极厚待祖大寿。
顺治十三年(西历1656年),祖大寿去世,被安葬于北京清河附近。
美洲大陆,对于古代华夏来说,是一片和华夏风马牛不相及的大陆。尽管近年来网上流传殷商东渡美洲的说法,但对于历史学界来说,这种说法仅有***价值。
在明末,西方传教士将《职方外纪》一书传入中国,该书中对美洲大陆有着一定的介绍,但是,祖大寿在世的时候,是否知道美洲存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祖大寿绝对想不到,那里是他的长眠之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诈降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诈降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