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边疆的历史,唐朝边疆的历史背景

kodinid 4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边疆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边疆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大唐以前的大漠是现在的哪里?
  2. 唐朝如何突破边疆困局?
  3. 在唐朝盛世时,为何多实施“和亲安边”之事,而不是派兵戍边?

大唐以前的大漠是现在的哪里?

***以前的大漠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亦即东亚内陆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脉,北连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南抵阴山山脉,两面边缘地带分别被称为漠南漠北。

大漠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包括蒙古国全部(外蒙古),俄罗斯南部的图瓦、布里亚***和国与外加贝尔边疆区,中国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全境与新疆***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平均海拔1580米。

唐朝边疆的历史,唐朝边疆的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如何突破边疆困局?

民族融合,大民族精神,包容万族来朝,其汉唐皆如此,班超以十三武士平定西域,以夷治夷,王玄谟单人匹马平印度,无非如此。而继汉唐之后第三盛世大明,则由于辽金元的历史包服,在民族问题上无法实现大包容,虽利尽西洋威震南海,终无法跳过民族界线,北无法统治辽蒙西域三北之地,而南部朝鲜越南缅甸及东南亚各族民族性逐渐加强。使汉外边疆各族逐渐脱离汉化,而异族化。

在唐朝盛世时,为何多实施“和亲安边”之事,而不是派兵戍边?

唐朝是这样,在内地招募勇士,许诺到边陲有各种***,比如分田地,得军功越多分的田地越多。因为比起内地各种税赋,傜役要少很多,很多人都拖家带口的去边陲开荒,服兵役。慢慢的人口多了就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型城镇,睿宗的时候,提出在边陲设藩镇,置节度使。就是想让边陲将领获得更大的权利,管理这些城镇。

能用一个女子解决的问题,何必派遣千军万马呢?

唐朝边疆的历史,唐朝边疆的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纵观历史,和亲之事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王朝,一般是当朝君主稳定边疆,避免战乱的一种手段。

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无疑是最强大的,当时疆域图甚至延伸到了欧洲,唐朝鼎盛时期,国土面积为1237万平方公里。

如此大的疆域面积,而唐朝人口最多的时期也不过八千万人,兵力不足百万。

唐朝边疆的历史,唐朝边疆的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再来数一数唐朝时期有哪些外敌呢?

突厥、回鹖、大食、南诏吐蕃高丽契丹、吐谷浑等等等等,这些外敌遍布东南西北,若是派兵戍边,一旦开战不仅战线分散而且兵力不足。

因此,对于当朝君主来说自然是以安抚笼络为主。

和亲既能够建立双方的和平友好关系,自然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和亲并不只是嫁一个公主而已,我们用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来看。

只有派兵戍边和移民戍边,那块地方才属于我们。和亲安边,根本不靠谱。我们可以看中国历史上有那块土地是靠和亲成为国土的?我们在看看世界上西方殖民者是怎么霸占领土的。只有大规模移民改变当地民族比例,当本民族数量占据优势,才能真正拥有这片土地。俗语说:刀把子要握在我们手里,和亲就是懦夫的主意。古代部落首领或者君王都是可以娶几个老婆的,把和平建立在女人身上,能保持几年?

谢邀回答

首先唐朝作为一个文化繁荣军事强大的帝国,当时对于和亲之举很多人都是支持的,下至百姓上至君臣。和亲是一种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举措。吐蕃和***之战,松赞干布战败,太宗李世民认为还是有必要去安抚吐蕃,所以就有了文成公主入藏。以及后来的与突厥、吐蕃、契丹、回纥、南诏等国和亲都是这种考量而做的战略决策。

  

   其次作为和亲的公主以及随从官员侍从,都是肩负一定的外交使命。在古代的外交史还是起到了相当的运用,一定程度上能够安边睦邻,但也只是一定程度上,不能说是完全,毕竟少数民族国家政权更迭较快,所以不能说是和亲就能长治久安。还在推动唐朝和各和亲国的关系发展有一定帮助,这也是一种政治需要吧。

  

  再次对成本的考量。对朝廷来说,用一个公主和一些侍从及一些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可能会用军队去解决,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打战打的就是经济,那可是真金白银啊。所以和亲公主作为外交筹码,为国家的利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远嫁蛮夷之地。

  

所以说,即便强大如唐朝,依然免不了对外的和亲之举,在国家强大时和亲公主还有一定的地位,当国家衰弱时和亲公主便一落千丈。在古代和亲作为一项战略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名族融合,国家一统,加强了文化技术的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边疆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边疆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和亲 唐朝 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