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清龙椅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清龙椅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龙椅上面的匾写的什么?
应该是“建极绥猷”
故宫三大殿的匾额
2.中和殿“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
3.保和殿“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为顺治御笔。
交泰殿“无为”匾,为康熙御笔。
养心殿“中正仁和”匾,为雍正御笔。
西暖阁“勤政亲贤”匾,为雍正御笔。
养心殿“三希堂”匾,为乾隆御笔
太和殿龙椅上的四个字写的是什么?什么意思?
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建极绥猷 是太和殿匾额上的四字,匾额在太和殿内,是故宫恢复“康乾盛世”风貌规划的维修时,故宫博物院专家依照清宫所存《清朝皇室***》中1900年太和殿旧照片,历时一年,于2002年9月成功***的。建极绥猷含义为: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建极:典出《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建,立也。极,中也。孔安国传云:大中之道,大立其有中,谓行九畴之义。原义为屋脊之栋,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周武王伐殷胜利,商纣王自焚。遭纣王囚禁的箕子(纣王叔父)重得自由。武王拜访箕子,请教天道,箕子为他讲解天地***。“洪范”即“宏大的法则”。其中箕子讲述的第五条为“皇极”,意为人君为众民之主,当自己先建立宏大中正之道,然后教化人民。 绥猷:典出《尚书·商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绥:原义为挽手上车的绳索,引申为安抚、顺应之意。猷:道,法则。商汤讨伐暴君桀,革除夏朝的王命,回到国都亳之后,将伐桀大义诰示天下,即作《汤诰》。此句意为天帝将善道赋予下民,使民有常性,那么能顺乎其道的则为天子。
太和殿龙椅上的四个字是“建极绥猷”四字,意思解释为“建立朝代,坐了皇帝之位,应该以中正处理天下事的准则和标准,做到中庸有道”,这四个字其实就是对“皇权”的强调表述。有的电视剧中,也有写着光明正大四个字的,意思是心怀坦诚,言行正派。其实这四个字是对皇帝和诸位大臣官员的鞭策喝酒惊醒。
太和殿的背景故事?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
该殿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红墙黄瓦,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它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种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与众之不同。
太和殿看到的宝座是明代的雕龙髹金大椅,它在几百年风风雨雨里曾是最高皇权的象征,但在上世纪前半叶,随着朝政的动荡衰败,它曾被遗弃,失踪了近半个世纪。
1915年,袁世凯篡权称帝,他把太和殿内乾隆御题的匾额对联拆去,把这张宝座也不知挪到何处去了。椅后的雕龙髹金屏风还保留,却安设了一张特制的不伦不类的大椅,椅背特别高,而座面却很矮。
据说袁世凯因腿短,但又想表现帝王的气派,就***用了矮面衬西式高背大椅的样式。椅背上还有一个袁世凯的帝国国徽,这是一个由白缎制成的直径约两尺的圆形开光,上面用彩线绣成古代十二章的图案。
到1959年才发现了原来龙椅的线索。工作人员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旧照片上,看到从前太和殿的原状。根据这张照片,终于在一处放残破家具的库房里,发现了一张残破的雕龙髹金大椅。
这张龙椅从髹漆的方法和雕龙的造型看,应是明代的制作,很可能是明嘉靖重修皇极殿的遗物,清康熙重修太和殿时,经修理后继续使用,直到袁世凯时代才被丢至此处。
1963年,故宫决定修复这件龙椅。宁寿宫有件龙椅是乾隆年间太和殿龙椅的仿制品,只有龙头是清代的风格。另外还发现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所坐的正是太和殿这张龙椅。现在我们看到的龙椅正是修复后的龙椅。
另外宝座是根据明嘉靖朝遗物残件恢复的,因此恢复后的宝座自然是明朝的风格和样式,与宝座后由清朝保留下来的屏风风格呈现不同,这从宝座和屏风上的龙纹和云纹能够十分清晰地分辨出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清龙椅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清龙椅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