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泉州唐朝发展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泉州唐朝发展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泉州的发展与自然地理?
泉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 息。泉州夏禹时属扬州城,周时为七闽地,春秋战国时为越地。 从秦朝到隋朝的800余年间,先后属闽中郡、闽越郡、闽越国、 建安郡、闽州等所辖。
秦汉时,中原汉族人民逐渐南移,此处初 辟蒿莱。公元4世纪初,中原战乱频繁,晋人大批南迁,他们带 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使泉州得到进一步的开 发。唐朝初年,归武荣州所辖,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 始改名为泉州。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积786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2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有“温陵”雅称。
全市林木蓄积量1833万立方米,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电***43万千瓦。主要矿产***有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铁、锰、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水产***丰富,可作业的海洋渔场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面积118平方公里,主要水产生物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200多种。
泉州在什么年代被称为清源?
泉州在唐代被称为清源。唐代是泉州兴起的时期,当时泉州被称为“鉴湖”,这个称呼源自闽南方言。唐代中期,由于泉州水利工程的发展,水源清泉涌现,故而泉州改称“清源”,意为清澈的水源。这一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港,商业繁荣,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因此,泉州被称为清源,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泉州是哪个朝代的最大贸易港口?
泉州,又称“刺桐城”,位于福建省的南部、晋江的下游,水陆交通便利,是古代著名的天然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由此得名。
泉州的兴盛起于唐代,与广州、明州、扬州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港口”,在宋末元初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中期,泉州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
泉州的由来?
隋朝开皇九年,改州、郡、县***制为州、县两级制,改丰州为泉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隋朝大业二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唐朝景云二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开始。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
唐朝天宝元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晋江四县。
唐朝乾元元年,清源郡复为泉州。
泉州介绍:
泉州,福建省东南沿海地级市,简称泉、鲤,别名鲤城、刺桐城,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
泉州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泉州唐朝发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泉州唐朝发展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