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事小历史,明朝军事小历史***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军事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军事小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军队大批量使用的三眼铳,性能很一般,为何还要装备?
  2. 明朝军事改革方案?
  3. 明军士兵除了大刀长矛,有没有装备火枪?
  4. 史传明朝几万军队惨胜1000多人的葡萄牙军队,是真的吗?这是为什么?

明朝军队大批量使用的三眼铳,性能很一般,为何还要装备?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便宜。在明朝时候,火器是用来弥补战斗力不足的。三眼铳的射程大概只有50米到70米之间,而且穿透力也有限。

如果敌军是身穿铠甲,那么对对方的杀伤力其实很有限。三眼铳对于没有铠甲的蒙古骑兵日本倭寇,有较好的效果。

明朝军事小历史,明朝军事小历史小说-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三眼铳的造价却很便宜,一个三眼铳大概只需要7-8钱的银子。而战斗力比较强的鸟铳,一杆的造价至少要3两银子,当***不足的时候甚至需要5两。

明朝统治的末期,其实国库已经非常空虚了,整个国家都陷入了财政危机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军队实力也没有办法强大到哪里去,只能够维持继续使用三眼铳。仅仅只有一些小的精锐部队,有办法配备鸟铳。

清朝入关之后,经济能力也还是不行,当时的部队当中,也还是有很多的三眼铳。但是到了雍正乾隆时期,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国库越来越充沛,所以绿营军也开始有了鸟铳的武器装备。

明朝军事小历史,明朝军事小历史小说-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在平定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基本都不是骑行对打,而是依靠双方的火器在对打。

明朝军事改革方案?

明朝的军事制度是明朝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卫所制与营兵制。明朝的营兵制度,与卫所军、募兵有着很大的联系。在营兵制之前,卫所制度在明朝军事制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到明朝中后期,伴随着卫所制度的日渐衰落,卫所军已经不能够承担起保卫明朝的军事重任,随后营兵制悄然而生并且逐渐成为明朝军事的主要力量,从“卫所制”到“营兵制”,明朝完成了军事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明朝统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军士兵除了大刀长矛,有没有装备火枪?

绝对有!!!

明朝军事小历史,明朝军事小历史小说-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在读明清历史的时候,常常会感到奇怪:明朝军队的武器,都是很先进的,可当年为啥就败给了在各方面都落后很多的后金呢?

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事实上,当时的满清八旗军最强的,居然就是明军最自豪的优势:火器!!

明实录记载的片段资料,确实充分说明明代军队大量装备了火器。但是,各军的具体装备火器的数量,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以下只是明代火器之一部分,未能全列于此。

1:明代单兵火器,如图:



2:抬枪

3:鸟铳

4:鲁密铳

5:虎蹲炮

在历代皇帝朱元璋算的上是文治武功的了。在当时明朝的正规部队武力值那是相当高的了。著名神机营就是大名时期王牌中的王牌。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特种部队、当然、装备肯定也不会差。明朝军工业极其发达,神机营5000人的士兵中就装备有霹雳炮一千挺,鸟枪二百支 清朝时用的红夷大炮也是从明朝继承来的,除此之外明军还有鬼头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装备。

大规模装备火枪的部队只有当时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其他的部队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的只配备少量的火枪***。

明代火器从其分类来看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火铳和鸟铳,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小,一般筒内装填***和铁弹等物,其射程仅数十步至二百步。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都很大的火炮,多数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少数则装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主要用于守寨和攻城,也用于野战、水战和海战。明代的海船制造已经相当的发达,海船上就装备了这些火器。

明代的爆炸性火器已经相当发达,具体有两大类:一类就是地雷,品种繁多,有石头雷、陶瓷雷、生铁雷等数十种;另一类就是水雷,有水底雷、水底龙王炮和混江龙等兵器。根据大量的史实证明,中国世界上最先发明和使用"两雷"的国家。


史传明朝几万军队惨胜1000多人的葡萄牙军队,是真的吗?这是为什么?

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史传明朝几万军队惨胜1000多人的葡萄牙军队?

是说屯门和西草湾海战吗?

可明代广东上哪找几万水军去?

葡萄牙人来到的时候,整个广东沿海的账面上,连个正规点的水军都找不到。由于一百多年没打过仗,明朝***在广东这个平静的后方,驾船的全是从沿海抽调的民兵。为了节省军饷,对水师的招募大多数还都是临时行为。按嘉靖初年记载,广东中路战船配置看,包括了八条大战船,十二条乌艚船;东路略多,战船十二条,乌艚船十五条,哨船八条。按嘉靖初年的来算,大半个广东沿海,不超过二十条战船。

难道明军开的是***吗?二十条战船就能装几万人?

其实,1521年九月屯门之战中,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率领五十艘小型战船,动员了4000民壮,将葡萄牙的四只桨帆船分割包围,将一只葡萄牙战船凿沉。之后,中国军队包围了屯门葡萄牙要塞,赶跑了800到1000名葡萄牙人。

惨胜谈不上,但是赢得确实不容易。

自从永乐之后,中国的***发展陷入了全面停滞,等到了正德年间,中国的火器已经比欧洲的落后了60多年了。而在这60年里,西方经历了火器的变革,火绳枪从雏形到成型,火炮也由早期前膛滑膛炮变成了后膛滑膛炮。而此时大明的碗口铳之流已经沦落到了粗制滥造之流。

除了火器,中国的军队素质与明初相比也是大幅下滑。明初建立的卫所制度因为土地兼并和将校贪腐已经不堪一战,打仗全靠募兵。然而招募的军队训练力度也是不够,经常是山贼都打不过。自从宣德皇帝海禁以来,明朝的海防日益衰败,大明水师的战船也是越来越小,而且这个时候的中国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海防炮台。再加上东南和南海明军疏于战事,基本都不会打仗了。

再看看此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一道刚刚结束了光复运动不久,又经常进行海外战争,所以殖民者也好,正规军也罢,战斗力都是杠杠的。虽说1521年参战的并不是葡萄牙正规海军,但是实力也是很强。三艘巨舰,按照型号应该是卡拉维尔战舰,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战舰,其余的都是近海多桨小帆船。所有的战舰上都装有数量可观的佛朗机炮,船员配有火绳枪、长戟、剑等武器。再和大明的第一次碰创中,明军以数倍军力,仍然是被击败了。

后面致胜的过程大家就很熟悉了,汪鈜招募水勇,仿制“蜈蚣船”,乘着挂季风,用火船战术击退了葡萄牙殖民者,并且俘获了(其实是烧坏了)一搜卡拉维尔战舰。这艘船上的佛郎机就成了日后大明佛郎机的蓝本。

毕竟是时代差距较大的海战对决,惨胜也是可以理解的,至少赢了嘛,也是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火船战术天下第一😂😂)。不过这就充分反映了,一个国家不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后果,不好好与外界交往的后果,是要付出血的教训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军事小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军事小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火器 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