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石碑还原历史,明朝石碑还原历史图片

kodinid 5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石碑还原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石碑还原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代碑刻特点?
  2. 明朝王爷墓葬规格规定?
  3. 鲍岩板的历史?

明代碑刻特点

敕谕碑为钟祥所存最大之墓碑,高达560厘米,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 所刻,朱厚熄亲自撰文,时任内阁首辅严嵩书丹,所用石材也与明显陵中的墓碑一样,为山东白玉石,墓碑碑首以高浮雕形式刻双龙戏珠,龙头于两侧,四爪五趾尤其雄劲有力,龙身盘根错节,上端缠绕三圈,似在腾云驾雾,中间为龙珠,龙珠下工整地刻腾腾的卷云纹,两条龙的体态像是本来就盘在碑身之上,而不是附着于玉石,显得形态威严,神***奕奕。

明朝王爷墓葬规格规定?

一般来说,在古代是极端讲究君臣之礼的。据《明史记载功臣殁后封王者,陵前神道碑“身高九尺,广三尺六寸”,也就是说,像徐达这样的臣子,墓前的碑只可高3米,而建成后的徐达神道碑显然远远超过这个标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明朝石碑还原历史,明朝石碑还原历史图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知道,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

徐达死后,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功臣庙,位皆第一。徐达死后备极哀荣,由此可看出,一直到死,朱元璋对他都是极其器重,故有野史认为的朱元璋为***功臣而以“赐蒸鹅”毒死徐达之说,就是不能成立的“传说”。

透过史料,我们不难得知,徐达的墓碑之所以会超过高度,是有其深刻内涵和充足理由的。

明朝石碑还原历史,明朝石碑还原历史图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史·徐达传》说:“御制神道碑文”,说的是:此碑文为朱元璋亲自撰写。既然皇帝亲自动手写碑文,自然不能与普通功臣的墓碑同等待遇,有些特殊也是可以理解的。

徐达墓位于板仓,现存神道碑一块、石马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将一对、文臣一对。最引人好奇的现象发生在徐达的神道碑上。碑文共28行,有两千余字,记载了徐达的生平功绩

不过,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徐达的碑竟然高过皇帝的碑。 据测量,这块碑通高8.95米,是明朝功臣墓碑中最大的一块,而位于钟山南麓、明孝陵重要组成部分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与之相比,却要矮一些。

明朝石碑还原历史,明朝石碑还原历史图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位于大金门正北七十米处,碑文为朱棣亲自撰写,以记录其父朱元璋一生光辉事迹。对于明代帝王来说,其重要性当然要远远超过徐达墓神道碑。但此碑碑高却只有8.78米,比徐达墓神道碑矮了17厘米。而且,“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立于永乐十一年,此时,徐达的碑已经树立起来,臣子的碑怎么能高过皇帝的碑呢?一心要表达孝心的朱棣怎么会犯了这么一个“大逆不道”的错误呢?

这个谜底,就需要后人多多研究和探讨了。笔者也一时找不到合理答案。

鲍岩板的历史?

鲍岩板,又称黑龙岩石板,是一种特殊的板状岩石,主要由黑云母和石英组成。下面是关于鲍岩板的历史背景

1. 发现与起源:鲍岩板最早在中国福建省的龙岩市(古称“鲍岩”)一带被发现,因此得名为鲍岩板。鲍岩板的发现可以追溯到明朝(1368年-1644年),当时被用作居民建筑和石板路面的材料。

2. 历史应用:在清代(1644年-1912年)和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鲍岩板被广泛用于建筑、墓碑、太师椅、碑亭等。它被认为是一种美观、坚固且耐用的建筑材料,成为福建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

3. 作为文化遗产:鲍岩板的传统技艺与特点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和保护。2006年,鲍岩板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当地地方文化保护的焦点。

4. 现代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材料的多样化,鲍岩板的使用逐渐减少。然而,一些建筑师和设计师仍然对其独特的外观和质感感兴趣,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建筑和艺术装置中。

总的来说,鲍岩板因其在福建地区的历史应用和独特美感而闻名,成为了福建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石碑还原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石碑还原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朱元璋 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