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讨论课,明朝历史讲座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讨论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讨论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百家讲坛明朝历史哪位讲得最好?
  2. 明朝那些事儿小说是历史吗?
  3. 专家对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评价?
  4. 明代北京城的特点和规模初中历史?

百家讲坛明朝历史哪位讲得最好?

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方志远:《大明嘉靖往事》、《大明万历往事》(正在录制)郦波:《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傅小凡:《大明悲歌》(未播出,已录制完成)董平:《传奇王阳明

明朝那些事儿小说是历史吗?

是真实的历史。历史主线是正确的,但是期间很多讲述与一些正史略有不同如袁崇焕的历史作用,杨昌嗣的人品以及在明末处理流民的策略。此外,这本草根版历史教科书在第七本里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当年明月极力描写了几位将军在剿灭民变叛军时的武力,而没有提出这种策略的缺陷与不足等等。

明朝历史讨论课,明朝历史讲座-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而言之,这是本很好的书,一本让人能读下去的明史


专家对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评价

如果能做到有学术性而又好看,当然是最理想的,不过这个难度很高,可以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历史学者彭勇如此表示自己对历史书的理解。他评价《明朝那些事儿》是“比较有趣的普及书”,“最大的特色是通俗易懂,也有趣。至于说到历史的真实,应该说大体上还是不错的,作者也花了不少工夫,没严重的错讹。当然了,这毕竟不是学术著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周枝羽在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称之为“一个流行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他表示,“这部书几乎具备了流行文学传播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没有想到一部具备了这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历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戏说,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

明朝历史讨论课,明朝历史讲座-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北京城特点和规模初中历史?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迁都北京。北京城在元都旧城基础上多次扩建,相较原城更加宏伟、壮观。城墙全部***用砖砌,城濠用砖石砌驳岸,有石桥横跨于 城濠上。城门外加筑月城,城的四隅都修建角楼,全城的中轴线上设有钟楼,从永 定门经正阳门、大明门、紫禁城、万岁山,再到鼓楼、钟楼,轴线长达8000余米。

轴线上的层层门殿,坛庙、官衙、城阙等对称设置于轴线两侧,使纵贯全城的轴线 格外突出。北京宫殿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建筑群,宫殿的营建始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历时三年,共建房间8350处。

北京宫殿照明初南京宫殿的“外朝内廷”、“东西六宫”、“三朝五门”、“左文华、右武英”、“左祖右社”、人工堆砌“万岁山”等做法,规模更大。 明中期以后,利用元代遗留的“太液池”,不断扩大开挖,并围绕“太液池”大肆兴建亭台殿阁,成为***重要的园林。

明朝历史讨论课,明朝历史讲座-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宫城(紫禁城)纵横各760米与960米,四面开门,四隅设角楼。全城分外朝和内廷,外朝供处理朝政、举行典礼、召见大臣、接待宾客等,内廷是皇室居住和生活的场所。 外朝以中轴线上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为中心,用穿堂联结,左前(东)方配置文华殿,右前(西)方配置武英殿,形成“品”字形格局。

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偏殿,用来召见臣 下和休息。内廷以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为主,也以穿堂相联, 是皇帝和皇后的住所。在中宫的东侧有东六宫,西侧有西六宫,是妃子宫女们的居所。 为了表示“敬天法祖”的思想,明朝的北京还修建了许多祭祀性的坛庙,有太庙、社稷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

天坛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 嘉靖增建、改建,在1530年形成了至今的规模,总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宏伟壮丽, 庄严肃穆。天坛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 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 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讨论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讨论课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大明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