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何时开始,明朝历史何时开始衰落

kodinid 2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何时开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何时开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早期、中期、晚期是怎么划分的?
  2. 京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 明朝从什么时候开始闭关锁国的,锁国几年,对以后有什么影响?
  4. 明朝灭亡于公元多少年?

明朝早期、中期、晚期是怎么划分的?

1、明朝早期:开创与进取期。这个是从明太祖明宣宗。也就是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建国到宣德十年(1435),67年。

2、中期,从正统元年(1436)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130年。

明朝历史何时开始,明朝历史何时开始衰落-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改革时期,从隆庆元年(1567)到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15年。

3、晚期,从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明神宗亲政,到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京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京剧曾经被称为平剧,是中国的五大戏曲形式其中表现的一种,主要的伴奏工具就是乡胡和大鼓,他被称之为中国的国粹。安徽的剧是京剧的以前的表现形式,在清朝乾隆1790年的那个时候开始,原来本应该在南方演出的四个特别大的徽剧的棒子慢慢的进入到北京。

明朝历史何时开始,明朝历史何时开始衰落-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们和从湖北来的汉腔的演艺之人一块合作,在此同时有接受了昆明的戏曲和秦腔的一部分的曲目,曲子的调子和表演当中的方法,民间的曲调,经过不断的沟通和融合,最终发展成为了京剧的模式。在京剧刚刚形成的时候就在清代宫里边开始特别快的发展,一直到了民国时期的时候得到了特别的流行。京剧走向了世界的每个地方,成了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的重的种方式。以北京为中心分布到了各个地方,在2010年11月16日的时候,京剧已经被列入了不是人类物质的文化遗产。

京剧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在北京的戏曲舞台上边特别流行的是昆曲和京腔。在乾隆中期的时候,昆曲慢慢的就衰落了,京腔的流行就取代了昆曲统一了北京的大舞台,徽剧和汉腔在一起交流之后,促进了湖北的西皮调和安徽的二簧调再一次的交流,随着这三种曲风的混合,为京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京剧形成的时候再在道光二十年和咸丰十年的时候,因为三种曲风的混合,在借鉴和吸收了昆曲和京腔的优点,京剧就是这样诞生的。他们为了丰富舞台上的各个行业的声音的腔调和表演方面的形式,都有特别独特的创造形式。后来是四喜班的班主勇敢的突破了青衣和花旦严格分工的旧规矩,为吸取种的旦角的表演形式开辟了一条新的路。

明朝历史何时开始,明朝历史何时开始衰落-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京剧曾经被称为平剧,是中国的五大戏曲形式其中表现的一种,主要的伴奏工具就是乡胡和大鼓,他被称之为中国的国粹。安徽的剧是京剧的以前的表现形式,在清朝乾隆1790年的那个时候开始,原来本应该在南方演出的四个特别大的徽剧的棒子慢慢的进入到北京。

他们和从湖北来的汉腔的演艺之人一块合作,在此同时有接受了昆明的戏曲和秦腔的一部分的曲目,曲子的调子和表演当中的方法,民间的曲调,经过不断的沟通和融合,最终发展成为了京剧的模式。在京剧刚刚形成的时候就在清代宫里边开始特别快的发展,一直到了民国时期的时候得到了特别的流行。京剧走向了世界的每个地方,成了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的重的一种方式。以北京为中心分布到了各个地方,在2010年11月16日的时候,京剧已经被列入了不是人类物质的文化遗产。

京剧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在北京的戏曲舞台上边特别流行的是昆曲和京腔。在乾隆中期的时候,昆曲慢慢的就衰落了,京腔的流行就取代了昆曲统一了北京的大舞台,徽剧和汉腔在一起交流之后,促进了湖北的西皮调和安徽的二簧调再一次的交流,随着这三种曲风的混合,为京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京剧形成的时候再在道光二十年和咸丰十年的时候,因为三种曲风的混合,在借鉴和吸收了昆曲和京腔的优点,京剧就是这样诞生的。他们为了丰富舞台上的各个行业的声音的腔调和表演方面的形式,都有特别独特的创造形式。后来是四喜班的班主勇敢的突破了青衣和花旦严格分工的旧规矩,为吸取种的旦角的表演形式开辟了一条新的路。

京剧的成熟期是在1883年到1918年的时候,京剧从形成期慢慢的步入了成熟期,1861年的时候京剧就开始在宫里边进行演出,1883年慈禧五十岁生日的时候挑选了唱的比较好的十八个人进宫里边工作,不仅仅需要进行演唱,还要在宫中当京剧的老师,交给在宫里做事的太监们。

慈禧这个人特别的喜欢京剧,也有京剧唱的好听的人在宫中多次演奏,就这样慢慢的这个京剧时代就特别的流行了,在北京每天都有京剧的演出,慢慢的京剧就成了特别统一的局面。在继承这些戏曲的人有特别多的创新和发展,演唱的技术也是慢慢的成熟了,再一次将京剧推向了新一个高度。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二黄调,清乾隆55年也就是1***0年,四大徽剧班进京,为了使徽剧能够更好的让人们理解,也为了创新。当时他们选择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并且融合了昆区,秦腔的部门剧目和唱腔。后期又融合了部门当地地方曲调。最终形成了"新戏",当时不叫京剧,就叫戏,没有京剧的说法,这种戏行成后得到清朝宫廷的喜爱,后不断发展。到了民国时期这种戏被叫京剧,得到了空前繁荣,很多名角名旦开始出国演出,海内外都喜欢这门艺术。起初的京剧只有男性,后期发展为女性可以学习著名的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以及老生裘盛戎等京剧名家。

明朝从什么时候开始闭关锁国的,锁国几年,对以后有什么影响

明朝海禁是十四世纪时明朝***对海事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

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对此,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元朝开始的海禁政策。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

隆庆年间明***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为中外贸易与交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明朝的海禁政策自洪武年间开始到明末海禁的废弛经历了一个多变的 过程。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永乐后(洪熙—弘治)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明末海禁的废弛。这些政策对明朝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 洪武三年(1370),明***“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明***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到了明成祖永乐年间,由于永乐皇帝靠武力夺了他侄子建文帝的位,而建文帝又下落不明。于是,永乐皇帝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航海队伍,由三宝太监郑和率领,浩浩荡荡七下西洋,向印度洋沿岸各国宣示大明帝国的威严,使之不敢藏匿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创举,然而郑和的七下西洋却并未给当时明朝带来多大的[_a***_]利益,反而让这种厚往薄来的贡赐体系增加了明朝的经济负担。民间反抗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明***对参与买卖外国商品的居民也不放过,“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在这一错误政策的指引下,明***于洪武十九年(1386)废昌国县,二十年将舟山岛城区和镇外鼓吹两里以外的居民和其他46山(岛)的居民徙迁内陆。本来,明太祖期望海禁政策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由于海禁政策所实施的直接对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反明势力,他不仅不能成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一些矛盾。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明太祖“严交通外藩之禁”,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如“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他们除起来进行斗争之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诚如顾炎武所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此外,滨海地区的居民还***取了另外一种斗争的手段,逃亡、潜往海外。“国初......两广、漳州等郡不逞之徒,逃海为生者万计”。所以,海禁一开始就得不到切实的贯彻,反复发布的海禁令,也说明了这一点。还有一些人干脆参加了民间的对外贸易活动。“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东南诸岛夷多我逃人佐寇”。 嘉靖二年五月,日本藩侯的两个朝贡使团在宁波为入贡资格问题爆发了“争贡之役”,使很多无辜的中国军民被杀或被掳,“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 此后,明朝统治者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并对日本“闭绝贡路”,实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是以,朝廷接受建议,封锁了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了海上交通。走私泛起 在严厉海禁的政策下,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经,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并出现了一些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嘉靖年间,最大的武装走私集团头目王直,成为众多走私集团的公认首领,“三十六岛之夷,皆听指挥”,拥众数十万,先称“靖海王”,后称“徽王”,甚至“南面称孤”。明王朝对这些武装走私集团进行军事打击,走私集团则团结起来并连结利用日本倭寇进行对抗,从而造成嘉靖四十多年间旷日持久的所谓“倭寇之乱”。倭寇之乱实际上是严禁民间海外贸易政策的必然结果,具有禁止与反禁止斗争的性质。倭寇之乱屡打不绝,甚至越打击反而越剧烈,使明王朝消耗了大量兵力物力,疲于应付,成了心头大患。这一时期严厉禁止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政策,具有很大的落后性,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违背了广大人民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利益,给明朝社会经济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正常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明成祖死后,在明仁宗在位时停止了下西洋活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进行了第八次活动,之后由于大臣认为劳民伤财而终止,此后明朝事实上闭关锁国,直到明穆宗开海禁。 从当时看为抵御外来侵略做了一定供献,可往长远看却始中国于外国先进科学技术隔绝,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才会出现中国将近一百多年被侵略。

封建社会的海洋贸易分为官办朝贡贸易(例之“郑和下西洋”)和私人海上边贸两类。

封建王朝的闭关锁国,通常又被称为“海禁”政策。

从朱元璋建明开始,就有“海禁”。之后,明代各位皇帝根据当时国情,在“海禁”方面多次调整/几废几立。

论之影响,主要有三:

一、有利于打击倭寇与海盗,巩固及加强国家海防的军事意义

二、不利于正常的外贸经济发展,助长海上走私等等行为。

三、不利于与世界各国的正常交流,相互认知学习、促进与提高,尤其是在文化和科技两个方面。

仅供参考,谢谢您的邀请!

明朝灭亡于公元少年

明朝是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建立的,如果说按照一统天下的格局来判断灭亡时间的话,那么早在崇祯皇帝在北京上吊***的那一刻开始,大明王朝就已经灭亡了,时间是公元1644年。所以如此推算,大明王朝共计276年。

可是在崇祯皇帝去世以后,大片北方土地成为了大顺满清争夺的焦点。而在南方却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南明小朝廷。

第一个存在的是弘光政权

弘光***是由明安宗朱由崧于公元1644年建立在南京,所以是南明第一个***。崇祯皇帝自缢而亡后,南方集体拥护前任福王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接过皇帝的接力棒,不过弘光***仅仅存在了8个月的时间,于次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就被清军消灭。明安宗朱由崧本人也被清军抓到了北京处死。

第二个存在的是隆武***。

弘光***覆灭以后,郑氏家族在福建沿海地区有庞大军事实力,所以他们在公元1645年,拥立了明绍宗朱聿键为皇帝,建立了隆武***。明绍宗本人还是比较有能力的,他打算北伐进攻满清,收复失地。可是愿望是好的,实际能力却不足。因为明绍宗手里没有军权,所有权力都在郑家人手里。郑芝龙不仅不打算进攻,反而要投降满清。隆武帝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自己掏钱招募士兵进攻满清大军,结果兵败被杀。所以隆武***也存在了短短一年时间,于公元1646年宣布灭亡。

第三个存在的是绍武***。

绍武***是南明皇帝朱聿鐭于公元1646年12月份在广州建立的南明***,因为他是隆武皇帝的弟弟,所以拥有一定的正统继承权。可是该***从建立之初就没打算收复失地,而是为了快速抢夺皇位,跟第四个***永历***争夺正统之位而建立的。所以绍武帝在建国40天以后,便被清军所灭,是南明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

第四个存在的是永历***。

公元1646年同年,在肇庆还有一位皇帝登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永历皇帝朱由榔了,他是万历皇帝的孙子,他也是南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同时也是年号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永历皇帝初期还是想着打算收复失地的,所以不断向清军发起进攻,可惜能力不足,总是失败。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选择跟大西***合作。

  • 当时的大西皇帝张献忠已经死了,他临死前是希望手下人投靠南明永历皇帝的,在他的潜意识里,至少不能让国土留给满清,所以公元1652年,孙可望和李定国这两员大将带着大部分兵马投靠了永历皇帝。这个时候的永历皇帝的身价就暴涨了,伴随着李定国连战连胜的战绩,南明***一度拥有了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西四川等大部分土地,俨然有恢复明朝的气象。
  • 可就在这个时候,李定国和孙可望之间却爆发了内部矛盾,孙可望逼走了李定国,挟持了永历皇帝,大好形势荡然无存。无奈之下的李定国只能寄希望于同样奉永历皇帝为天子的郑成功集团,希望能够联合他们一起北伐,可是多次联络都没有达成共同北伐的愿望。
  • 李定国只能回师贵州,接回了永历皇帝。而孙可望与李定国内部战争终于爆发,孙可望兵多将广,却打不过李定国。这个时候他于1658年选择投降满清,这是南明生死的关键转折点,因为孙可望的叛变,直接导致贵州、广西全境落入清军手中,南明实力大损,几乎无力翻盘。
  • 永历皇帝被逼逃入缅甸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入缅甸,威逼利诱之下,缅甸只好交出了永历皇帝,于当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押回云南绞杀,长达17年之久的永历***宣布灭亡。

永历***于1662年灭亡后,郑氏集团在台湾依旧沿用永历年号,一直到公元1683年,郑克爽投降满清王朝为止,永历年号才算是正式弃用,使用时间长达37年。

总结:所以如果按照崇祯皇帝***来计算的话,大明王朝灭亡时间是在公元1644年,是被大顺***李自成所灭。如果是按照南明永历年号彻底废除作为界限的话,那么大明王朝灭亡时间是在公元1683年,郑克爽投降康熙皇帝。两者之间相差40年之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何时开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何时开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京剧 明朝 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