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征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征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调北填南历史多少年?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遣傅友德、沐英、蓝玉等率领三十万大军征战南征云南的蒙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残余势力。
1384年,云南已经平定,傅友德、蓝玉奉诏班师回朝,而沐英则继续镇守云贵。
此后明朝又陆续派遣军队进入云贵地区,形成了军事屯堡。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调北征南”。
此后,明朝又推行了“就宽乡”的移民政策,鼓励人口稠密的江南、江西一带的人口迁徙到贵州,并给予土地,形成了“民屯”。这件事情被称为“调北填南”。其中“调北填南”前后共历时近60年。
朱元璋调北征南几年?
朱元璋调北征南历时三年。大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调派其正在北方与北元作战的傅友德、沐英等将领挥军南下,与蓝玉率领三十万大军征战云贵西南地区,意图消灭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势力,夺取对西南的统治权。第二年,亦即洪武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占领了云贵。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傅友德、蓝玉奉诏班师回朝,沐英及数十万明朝官兵留下驻守西南。之后的岁月里,由于战乱频繁,明廷又陆续调派了大批明军进入云贵作战。为了维持明朝对云贵高原的统治,这些明朝不同时期调往云贵作战的汉族军人大多便以军屯的形式驻扎下来,留在了当地。这便是“调北征南”。
黄少保征南的故事?
黄福(1362年—1440年),字如锡,号后乐,中书省益都路潍州昌邑县(今山东省昌邑县)人,明朝名臣。洪武十七年(1384年),黄福登进士第,明成祖时任工部尚书。安南属明时期,黄福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在安南十九年,威惠兼行。他离任时,百姓号泣送别。晚年官至少保兼南京守备参赞机务。正统五年(1440年),黄福逝世,年七十八。明宪宗时追赠太保,谥号“忠宣”。有《黄忠宣集》、《奉使安南水程日记》等传世。
调南征北是明朝什么年代?
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在平定了云贵高原的叛乱后,为了避免这里再次成为中央的权力真空地带而重蹈历史覆辙,朱元璋决定把足够强大的军队留下,屯兵驻守,威慑四方。来自江南、中原的精锐部队沿着横贯云贵高原的咽喉要道次第布防,建立卫所,按照明军的编制驻扎下来。这一军事行动被称作“调北征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征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征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