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削藩历史,明朝削藩历史简介

kodinid 4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削藩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削藩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建文帝削藩是什么意思?
  2. 朱允炆削藩顺序?
  3. 朱棣怎么削藩?
  4. 为什么明朝建文帝一继位就要开始削藩呢?

建文帝削藩是什么意思?

所谓削藩,指的是皇帝通过各种手段削弱各地藩王的实力,手段比较缓和的有缩小藩王的辖区、收回藩王部分兵权、税收权、官吏任免权等,手段比较狠的就是罗织一些罪名直接逮捕藩王,撤销王爵。

建文皇帝朱允文由于是朱元璋长孙,而当时各地的藩王基本上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也就是皇帝的叔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藩王做大,朱允文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削藩,使各藩王感到岌岌可危,尤其是燕王朱棣,结果导致朱棣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明朝削藩历史,明朝削藩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允炆削藩顺序

朱允炆是中国明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取了一系列削减藩镇政策,称为"削藩顺序"。这些政策主要旨在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加强中央***的控制力。

具体的削藩措施包括:

1. 将部分藩镇改为直辖地区,废除藩王的封号和藩属地位,直接由中央***管理。

明朝削藩历史,明朝削藩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减少藩镇的土地和财富,限制其军事力量,以减弱藩镇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3. 派遣京官和巡抚官员到藩镇担任监察职务,以增强中央***对藩镇的控制。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呵成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今云南巍山)。

明朝削藩历史,明朝削藩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柏惧,无以自明,阖宫焚死;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朱棣怎么削藩?

明朝时期朱棣削藩成功了。首先是朱棣虽然恢复了藩王的爵位,但是将手握重兵藩王调入内地,并且逐步削弱他的实力。

其次是朱棣对于犯错的藩王,一步步的劝导,如果不听从,在最后把藩王爵位废除。使得藩王之间不会勾联造反。

最后是不再让诸王节制、指挥武将、军队,而是将地方的军事指挥权交给都司卫所和边将武臣当中,使得藩王没有兵权。

为什么明朝建文帝一继位就要开始削藩呢?

1398年朱元璋死,由皇太孙朱元炆即位,称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削藩”建议。

当初朱元璋在分封自己的儿子做藩王时就考虑到了藩镇割据的情况,因此他首先就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权力,如规定藩王卫士的数量、不得干预地方的行政、财政等,而且还规定只有在有战事时才可拥有军队的指挥权,工资要靠朝廷拨付,不允许拥有大规模的私人武装,说白了,各地藩王也就是皇帝的高级打工仔,所以当建文帝一开始削藩时就很轻松收拾了他其中的五个叔叔,可能是建文帝也对自己太过自信,加之各藩王也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所以建文帝觉得想收拾谁就收拾谁,没必要绕这么大的弯子来实行类似汉朝的推恩令。

▲建文帝削藩形势图


朱允炆之所以最终失败,原因也有很多,最主要:

1、操之过急、经验不足。

  建文帝继位时才刚刚20出头,而且一直在深宫大院里长大、学习儒家文化,没经历过大是大非,而且他的组成团队也大都是一些酸文人,纸上谈兵还可以,玩真的还真不行,就是参谋团队成员也是一直意见不统一,齐泰和黄子澄两人的意见就不一样,结果相持不下,最终决定时又犯了一个错误,根据“先易后难”的方式来解决,结果给燕王朱棣留够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建文帝剧照

2、其次,缺乏领兵打仗的统帅之人

  朱标死后,朱元璋大开杀戒,结果把一些能征善战的武将都给杀了,他认为只要江山不落入外姓人手里就行,根本就没考虑来自朱姓自己人的威胁,当建文帝意志满满的削藩时,本来燕王朱棣仅仅占据北京一城一池,是完全没有可能造反成功的,结果正是由于朱元璋的无形神助攻,把能收拾朱棣的人都给杀了,等朱棣起兵时,朝中竟无人能领兵前去镇压,建文帝只好起用官二代李景隆率兵去镇压,结果被朱棣打的一败涂地,建文帝没招,又来个临阵换将,换上老将耿炳文前去接替李景隆,结果更是加剧了失败的结局

▲靖难之役的原因:建文帝削藩给了朱棣借口兵变夺权

3、最后,朱允炆的妇人之心害了他

  朱允炆还没有登基时就有削藩的想法,登基后他是有机会收拾最有实力的燕王朱棣的,结果因为他的软弱而错失良机,第一次是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登基称帝,按规矩各地藩王都要入朝拜见新君,结果朱棣来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引起众臣愤怒,户部侍郎卓敬多次上奏,要求就地解决朱棣,建文帝以燕王是自己的至亲为由拒绝了这一正确的意见,最后朱棣还安全地回到封地。第二次是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节,各藩王都必须亲临拜祭,朱棣直到这次再去恐怕很难再回来,就装病让他的几个儿子代他祭拜,齐泰、徐辉祖(徐达之子)都上书要求把朱棣的儿子扣为人质,谁知黄子澄竟然脑子一热竟以为避免打草惊蛇而放他们回去,再次错失良机;第三次是“靖难之役”已经开始了,朱允炆仍然以“勿使朕背杀叔之名”告诫部下不要伤害朱棣,妇人之心可见一斑,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要是还不成功也真有点说不过去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削藩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削藩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建文帝 藩王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