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军队编制,明朝士兵编制

kodinid 3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军队编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军队编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说一说明朝的将军官职等级?
  2. 明朝的卫所兵和清朝八旗兵哪个更废物?
  3. 明朝的军事编制是怎样的?
  4.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是个什么衙门,职能是什么,和兵部是什么关系?

说一说明朝的将军官职等级?

也就是总兵

总兵为中国明清两朝的武官官职军阶名称,实施期间约为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该名称于明朝为无品制,清朝则通常为正二品;比叙今之军长。

明朝历史军队编制,明朝士兵编制-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4世纪-17世纪初之明朝时期,总兵为无品级之武官官名,其统辖兵士、编制定员、位阶皆无一定,通常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朝之后,军权归为各省巡抚提督之文官,而听从巡抚提督之总兵武官则改为正二品,视驻地,统辖兵员多寡相差甚多,大约于一万五千名至数百名之谱。一般来说,清朝于全中国设有总兵定员83名,其中,陆路总兵约占70名,水路则为13名,统辖中国十八省614防营约63万兵力。

台湾而言,20世纪之前,台湾总兵受台湾道节制,统辖部队称台湾镇,官衔亦称台湾镇总兵,人数则在一万名至一万五千名左右

明朝的卫所兵和清朝八旗兵哪个更废物?

八旗兵大多是骑兵劲旅。

明朝历史军队编制,明朝士兵编制-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的卫所兵就是一般部队,卫所是明朝对士兵的编制。5人一个小旗,10个小旗为1个总旗,两个总旗为一个百户,十个百户为一个千户。5千户为一个卫,所谓的锦衣卫说的就是穿特殊服装,仅听从皇帝命令的一个特殊的卫。类似于今天的特务营。卫所兵说白了就是一般的国家正规军。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算是装甲部队了。你拿任何朝代的步兵对抗骑兵都不会有好下场的。没法这么比的

明朝的军事编制是怎样的?

明朝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度。明朝以5600人为一为,最高长官为都指挥使司。每卫下瞎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每所1120人;千户所之下为百户所,每所120人。百户所又下瞎2个总旗,每个总旗50人;小旗2个,每旗10人。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是个什么衙门,职能是什么,和兵部是什么关系?

五军都督府由明初大都督府发展而来,1361年,朱元璋设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为防止军权过度集中,废除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

明朝立国之初,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很大,各都督不仅负责管理卫所的训练与生产,还参与明朝的军事决策。后来,朱元璋为防止将领专权,撤销五军都督府调兵权,将军队调遣权收归皇帝;兵部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不统兵。每逢战事,由皇帝临时委派专人担任总兵官,统率卫所部队出征,战事结束,总兵归还将印,军队归还卫所。

明朝历史军队编制,明朝士兵编制-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大批重要军职人员阵亡,使得五军都督府无法有效组织京师防御,于谦所领导的兵部,开始负责总督军务、掌握兵戎、总兵之权。土木之变之后的景泰时期,于谦既掌握兵部的军权,又掌有五军都督府的军队指挥、管理权,五军都督府的权力绝大部分转移到兵部,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明代武将和文臣军权的消长,之后五军都督府职权日益衰微,直到明亡。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是个什么衙门,职能是什么,和兵部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让我分开来说。

五军都督府

明代官署名。创设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起初为大都督府,朱元璋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之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为由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自此之后成为定制直到明亡。明末时期的大都督府是明朝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五都督府的总称,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

职能

五军都督府的主要职能就是调拨官军、整顿军队、实行赏赐等等。但是在此基础之上,五军都督府也是受到了兵部职能的限制。我们可以发现,五军都督府成立之后,其原先较为单一的管理军队、统辖军队的职能被逐渐分散。由于兵权一分为二,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分而掌握,所以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牵制的关系。最终的受益者还是皇帝,通过这样的形式,皇帝达到了集权的目的。

和兵部的关系

从其与兵部的关系看,由以都督府为主,到两者之间相互牵制,再到兵部凌驾于五府之上成为国家军事的最高管理机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军队编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军队编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五军都督府 明朝 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