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反映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杜甫反映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杜甫的朝代文学成就代表作是什么?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 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苦,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 千古的名篇,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 称他为“诗圣”。对后世影响深远。名篇有“三吏”和“三别”,其中“三 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 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 《垂老别》。
春望是哪个有名的历史事件?
答,一.《春望》写的是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后占领长安。
二,《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跟安史之乱有关。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杜甫的名诗《春望》,描写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主要是安禄山起兵造反,势如破竹,烧杀抢掠,杀到长安。逼得李隆基杨玉环,逃离长安,往四川成都避难。中途马嵬坡兵变,奸相杨国忠被杀,杨玉环自缢。后来史思明加入叛乱,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安史之乱持续了好多年,唐朝政权岌岌可危。
杜甫在唐代的地位如何?如果把杜甫从唐代拿掉,唐诗会不会垮掉?
杜甫是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变革,他一生仕途不顺,但关注社会现实,目睹盛唐时期社会的繁华及统治集团的灯红酒绿、生色犬马、光怪陆离的现状,发出了“朱门酒肉臭,夜有冻死骨”的警世惊言,并写作了《丽人行》揭露了统治集团及其权贵家族的骄奢淫佚。之后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此时杜甫颠沛流离,目睹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苦难,创作了《三吏》《三别》《兵行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千古传唱的伟大作品,从而奠定其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地位。
现在人们说到唐代诗人首先想到的李白、杜甫二人,说明此二人代表了唐诗二座高峰,杜甫是现实主义诗歌高峰、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高峰,这是早有定义、当之无愧!
有人说如果将杜甫从唐诗中拿掉,唐诗会不会垮掉?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第一,唐诗中缺少杜甫其名气肯定有一定影响,他不仅仅是现实主义作品早己深入人心,而且杜甫的格律诗对仗工整、律韵悠悠,许多作品都入选初高中课本,其千古传唱的诗歌溶化到一代代人的血脉中。第二,缺少杜甫,唐代还有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整个唐诗所有诗人论影响力,公认前三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可见白居易的名气非同凡响。
说到白居易大家也很熟悉,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他对中唐时期的社会政治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抨击,对下层民众的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的讽谕诗、感伤诗和闲适诗也是非常棒的。主要作品有:《秦中吟》十首和《卖炭翁》《杜陵叟》《上陌白发人》《红绒毯》等等,这些诗歌奠定其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地位。
所以说如果唐诗缺少杜甫这个重量级诗人应该逊色不少,毕竟杜甫的地位举足轻重,没有他我们就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失去了诗圣,谁能堪任?难以作答!没有他唐诗会垮塌吗?我认为不会!因为整个唐代诗人层出不穷,灿若星辰。唐代早期有诗人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四人称霸诗坛,开一代诗风;中期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元稹、李贺、刘禹锡、贺之章等诗人异彩纷呈,一举将唐诗的辉煌推向了高峰;晚期有杜牧、李商隐、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诗人延续唐诗风韵,源远流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反映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反映唐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