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书院发展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书院发展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书院规模?
古代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这座书院是在北宋年间建立的,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了,在历史上培养出了很多的名人,单独在清朝的时候,就有左宗棠、曾国藩等人,在清朝的时期,这里培养出了17000多名学生,规模绝对可以说是空前的。
古代四大书院之白鹿洞书院
这个书院的历史就更加的悠久了,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是洛阳人李渤和李涉建立的,因为,当初这里有一只鹿,经常跟随着主人去到十里之外的地方买笔墨纸砚,有时候还自己去购买,所以这里就被称为白鹿洞书院,在最繁华的时候,这里有360多栋建筑,可以说堪比现在的很多大学。
古代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
这座书院在河南省的登封市,因为坐落在嵩山所以被称为嵩阳书院,历史上很多的人都在这里讲学,比如说范仲淹、朱熹、司马光等等,可以说是当时传播儒学最重要的地方了,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古代四大书院之应天书院
这座书院在后晋的时候创立的,最繁华的时候是在北宋年间,当时朝廷开设了科举,当时有一百多名学子参加的科举考试,结果及第的人有56人是来自这所学院,公元1009年,宋真宗把这里赐名为应天府书院,后来又改名成了南京国子监,也四北宋年间最高等的学府。
古代的书院都有哪些职位和部门,彼此之间是怎样运作的?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形式,书院最早由私人创办和经营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教学和研究综合为一体,是相对于官方学校之外的民间组织。同时书院的存在弥补了官办学校在学术文化研究方面的不足,书院还不拘泥于形式,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形式。所以书院教育传统和书院教育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教育的宝贵历史财富。
那么古代书院都有那些职位和部门呢?这就与不同时代书院承担的不同职能息息相关了。
书院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的书院主要是朝廷藏书和校对书本的机构,并兼具选拔人才的义务,并不是教学的场所,例如唐代的丽正书院与集贤殿书院。
根据《新唐书·百官志》和《唐六典》记载
唐代的书院完全就是个官方机构,相当于现在的***院中的机关直属机构,由宰相担任院长(学士知院),教育部长担任副院长(副知院),掌管刊印、校对、收藏各种书籍。下设“集贤学士(推荐贤才)、直学士(六品以下的校对书籍官员)、侍读学士(负责考证史籍中存在疑义问题的五品以上官员)、修撰官(编写历史)等职位”。
由于唐代的书院是***机关,所以书院的运行,都是正常***部门的运行,走的中央财政拨款,跟官员无异。
到了北宋初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终于结束,社会安定下来了,但是百废待兴,朝廷有心鼓励以文治国,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经费在各州州县建立官办学校,于是私立的书院开始普遍,并逐渐兴盛。书院的兴起,一方面让广大的学子有了读书之地,另一方面又为朝廷培养了大批的人材,因此北宋朝廷也鼓励并赞助民间书院,所以北宋的书院兼具半官半私的性质。北宋有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岳麓、应天府、崇阳书院)是宋代书院文化的代表,其中应天府书院首先是由百姓捐款,名儒故居扩建而成的讲学堂,后来朝廷还给学院长赐官,划拨良田,就连范仲淹也曾经在这主持过学院的教学,吸引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
北宋的书院的功能就比较明确了,讲学、藏书、供祀是主要的核心业务。讲学、藏书很好理解,那么供祀是干什么的呢?供祀就是祭祀,奉祀的意思,读书人要供祀孔子及其***,以及著名的学家、学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书院发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书院发展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