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上的隋皇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上的隋皇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周隋历史?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周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基础为农业经济,文化特点是“礼乐文化”。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基础。隋朝的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基础为农业经济,文化特点是“隋唐文化”。隋朝的开创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隋朝开国皇帝是谁?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文帝 杨坚。
他在南北朝时期是北周的随国公,在隋朝之前没有隋朝的隋字,是杨坚当皇帝后改随为隋,因为随便的随繁体就是隋朝的隋中间加个走之旁,杨坚认为有个走之旁不吉利,于是去掉走之旁创出隋朝的隋这个字。随国公的随,就是随便的随,起源于上古时代诸侯国随国(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一带)。随国公 杨坚本是北周的外戚,他父亲是北周大将随国公 杨忠。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因他的年号为“开皇”,所以他在当政期间,被称为“开皇盛世”。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隋文帝杨坚(西魏大统七年-仁寿四年,即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在位24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 杨坚为华阴人,系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北周时曾为“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后袭父爵柱国,并将长女嫁北周武帝为后,地位显赫,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其妻即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当朝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
历史上姓杨的皇帝有哪些?
1、隋文帝杨坚(西魏大统七年-仁寿四年,即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
2、隋炀帝杨广(569年 - 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
3、杨侗,隋炀帝孙。
4、隋恭帝名杨侑,隋炀帝孙,諡号隋恭帝。
5、杨浩,隋炀帝之侄,秦王杨俊之子。
6、杨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南吴太祖杨行密四子,谥号睿黄帝。
7、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弘农郡王。追封武皇帝,庙号太祖。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8、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南吴太祖杨行密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5年—908年在位。追谥为景皇帝,庙号烈宗,陵号绍陵。
9、杨隆演(8***年-920年),字鸿源,原名杨瀛,又名杨渭,中国五代时期南吴君主,谥宣王,杨溥称帝后,改谥宣皇帝,庙号高祖。弟杨溥继位。
为什么隋朝以后的君王不称帝王,而是称祖宗?
什么帝、什么王一般是指谥号,而什么祖、什么宗指的是庙号。隋唐和隋朝以前的君王不一定都有庙号,历史上一般称他们谥号,而是唐朝开始,所有的皇帝几乎全部都有庙号,所以以后都以庙号尊称。到了明清时期,庙号越来越长,而一位帝王的年号相对固定,故而以年号作为称谓。
一、谥号和庙号是不一样的
谥号诞生于周朝时期,在帝王去世之后,后人根据功过是非,对于他的生平作出的寓意褒贬的评价,称之为谥号。这对于每一个帝王都是有的,比如文、武、景、庄、康、睿、明等等都是褒义的谥号。又如厉、灵、炀、哀等就是贬义的谥号。比如说周幽王的"幽"就是谥号,这不是什么好寓意,主要是说他,浑身都是毛病,颁发的制度不通畅,政令还祸乱朝纲。又比如汉文帝的谥号是"孝文皇帝",文的意思是指他能经纬天地、道德博闻。
庙号诞生于商朝,一直尊巡"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比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孝宗、肃宗等。只要一看是什么什么祖,一定是具有开创性的开国君王和中兴之主。一看什么什么宗,他的治国和品行方面还不错。比如唐高祖李渊,对***来说是建立***帝国的人,所以被称为高祖。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叫太祖呢?太祖才是第一个开创性的人物吗?其实是因为他把太祖这个庙号给了自己的爷爷李虎。又如朱元璋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变成皇帝,所以获得了明太祖的庙号。
二、隋之前称谥号,隋之后称庙号,明清称年号。
谥号不仅仅是君王会有,连臣子、特殊贡献的人、甚至妃子也会有。比如岳飞死后被追封的岳武穆指的就是谥号。谥号一般所有的君王都会有,但这个庙号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在隋和隋之前,只有功高天下、泽被百世的帝王才会有。所以在隋和隋之前都是以谥号来称谓的,但自从唐朝开始,庙号逐步泛滥,所有的君王死后都会有庙号。谥号是一种评价,庙号是一种尊奉,所以自从唐朝开始都以庙号相称。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后世子孙评价自己先祖的时候,都希望多加一些修饰的词语,于是这是号变得越来越长,比如赵匡胤的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这么长的称谓你背多少遍能记住不忘?
但秦朝的皇帝没有谥号,也没有庙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还真有个故事。谥号、庙号算是对帝王的一生盖棺论定,这就让秦始皇很不爽了,他认为这是儿子瞎议论老子,臣子瞎议论君王,所以一度将它废除了,到了西汉时期,汉朝又把它恢复了。
年号这种东西的是汉武帝发明的,后世皇帝都在沿用,隋炀帝的大业年号,唐太宗的贞观年号。到了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上只有一个年号了,最后称谓就直接变成了年号。比如康熙皇帝,康熙指的是年号,庙号是清圣祖,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以上供大家探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上的隋皇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上的隋皇帝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