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的历史器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的历史器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图书的装帧形式为什么是?
唐代图书的装帧形式是卷轴装。
所谓卷轴装,就是用一根木棒、竹竿或其他圆形器物作为轴心,围绕这根轴心,从左到右把书卷束起来,亦称“卷子书”。通行于东汉到唐代。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式,直接承接了帛书的形制。
文本是直接写在缣帛之上的,纸写本书,则是将一张张写有文字的纸,依次粘连在长卷之上。卷轴装的卷首一般都粘接一张叫作“裱”的纸或丝织品。裱的质地坚韧,不写字,起保护作用。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出土文物?
唐兽首玛瑙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
唐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见下图。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共出土两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见下图。
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1***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该银壶高18.5厘米,整体造型仿照骑马的游牧民族储水用的皮囊,上口敛而底部呈扁弧形,周身看不到焊缝。见下图。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罐体中心以鹦鹉纹作为主体纹饰,鹦鹉抬首,展翅,翘尾,栩栩如生。折枝花团围绕着鹦鹉,将器物簇拥而绕,形成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器身其余空白处用鱼子纹填满象征着多子多福。花纹平錾,纹饰鎏金。银罐的肩部有一提梁,提梁能自由活动。银罐盖子内有墨书“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见下图。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四轮十二环锡杖,长1.96米,重2390克,杖身4轮套12个环。中饰柿蒂状忍冬花结座,上托流云仰莲,5钴杵及智慧珠。锡杖尊体由复莲八瓣组成,锡杖下端有三栏团花纹饰,栏之间以珠纹为界,极为精细,杖身中空,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憨可掬,神情动人,锡杖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杖首用银丝盘曲成双桃形两轮,轮顶有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见下图。
唐代品茶成风,都有哪些精美的茶器呢?
唐代是陶瓷发展的一大巅峰。
在唐代以前,各地使用茶具的情况较为复杂,除一般使用碗、杯之外,某些地方还有用酒器来饮茶的情况。
富豪之家的碗、杯多是用金锡制成的精美器具,一般平民饮茶主要使用陶瓷碗。后来到了唐代,盛行饮茶,士大夫和文人多以饮茶为韵事,他们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及烹茶方法,对茶具也非常重视。
唐代中期,陆羽著《茶经》对唐代各地所产的茶具作了细致的比较和评论,他说:“碗,越州上,鼎州次……洪州次。”“邢不如越”,“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陆羽在《茶经》里对当时的茶器有过详尽的描述,并列出了28种之多茶器,其中也包括***用具。
风炉
陆羽设计所作,形状大都是有足、有通风孔和一个送炭出灰孔的鼎状物,用铜铁或泥两种材料制成。巩县窑黄釉风炉及茶釜 现藏于中国茶叶博物馆
灰承
铁盘或者陶瓷盘,以供承灰用。
唐代 灰陶龟型砚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的历史器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的历史器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