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太宗孙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太宗孙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宗子孙是什么意思?
太宗子孙意思是指家族传承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是祖先传下来的家族文化传统。子孙道一般包括对家族、对祖先、对后代的责任感和关爱,以及尊重传统、弘扬家族文化、延续家族血脉的意识。这种道德准则在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被视为家族发展和家族成员个人道德品质的根本。
李世民多少岁有孙子?
贞观元年为公元627年,确凿无误,故以此为基准。“(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太宗)皇帝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三。”(《旧唐书》)。考虑虚岁问题:李世民生于12月,崩于5月,虚两岁,所以:627+23-1=649,649-51=598,故太宗应出生于公元598年。“(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旧唐书》)。贞观十年为公元636年,实岁三十五,所以长孙皇后应出生于公元601年。又,长孙皇后“年十三,嫔于太宗”(《旧唐书》)。仍然是虚岁
唐代有多少位皇帝啊?分别有哪些政绩啊?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样板皇帝,伟光正,高大全的化身。
在怕老婆方面,李治绝对是千古一帝。
4、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中宗李显(武则天之子,软弱,没实权,无特别的治国才能)
6、唐睿宗李旦(武则天之子,没实权,无特别的治国才能)
契丹开国皇后述律平帮丈夫打天下,帮儿子称帝,晚年为何被孙子幽禁?
谢邀,契丹开国皇后述律平帮丈夫打天下,帮儿子称帝,晚年为何被孙子囚禁?
契丹开国皇后“述律平”是一个很有心机的女人,她帮耶律阿保机设“鸿门宴”铲除了其它部落首领,统领了契丹各部,建立了辽国。
阿保机死后,述律平皇后让陪葬了一批大臣,其中陪葬人中最后有一个平州人叫“赵思温”的就不愿意去做陪葬,述律平就对赵思温说,你侍奉先帝最为亲近,为何不去。赵思温说,我亲近不如太后亲近,太后去我就去,于是太后说她不是不想随先帝到地下,只是看到儿子年幼,国家无君,所以不能前往,于是砍了自己一手腕放在阿保机墓中,而赵思温也保住了性命。
孰不知,正是述律平以大臣陪葬阿保机后,在辽朝中就失去了人心。
在她儿子“耶律德光”死后,朝臣在外都保了“耶律倍”也就是述律平的长子的儿子,述律平的亲孙子“兀欲(耶律阮)”为契丹主。
那朝臣为啥要保耶律阮兀欲为契丹主了,因为前车之鉴,阿保机死后,前后陪葬了百十来号大臣,关键是述律平的儿子耶律德光又死了,大臣们都害怕又要给耶律德光陪葬,所以都倒向“兀欲”。
述律平听说他孙子耶律阮兀欲在外自立为契丹主就大怒,亲率军讨伐,结果部下叛变,述律平战败,被孙子“兀欲”囚禁于阿保机墓旁。
在古代,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众多,其中在契丹(辽)帝国创建过程中,皇后述律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功绩跟耶律阿保机不相上下,能力绝不输于武周女皇武则天。述律平出身高贵,父亲述律婆姑是回鹘人后代,母亲则是契丹贵族女子。述律平生于契丹右大部,十四五岁的时候便嫁给耶律阿保机为妻,并为其生下至少三个儿子。
作为草原上长大的女子,述律平以刚毅果敢、足智多谋闻名,在夫君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帝国的过程中,多次跟随他南征北战,为他出谋划策,立下过汗马功劳(“行兵御众,后尝与谋。”见《辽史·卷七十一》),堪称阿保机的“贤内助”。
述律平不仅在战场上襄助阿保机,而且还为他举荐汉族官员韩延徽等人,帮助契丹富国强兵、创设制度,不仅极大地改变保守落后的面貌,而且还具备攻略四方的实力。正因如此,等到帝国肇建后(916年),述律平被册立为皇后,获得跟阿保机平起平坐的地位,国中的军政大事,无不是由二人共同裁决。
契丹天赞五年(926年),太祖阿保机驾崩,述律后主持大局,鉴于太子耶律倍醉心于中原文化,一旦上台或在国中强力推行全盘汉化政策,所以为了国家安危考虑,便禁止他继位,而是让“草原本位主义”的坚定拥护者、次子耶律德光接班。耶律倍被母亲剥夺皇位继承权,心中忧愤不已,数年后竟然叛逃至后唐,并最终死在那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太宗孙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太宗孙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