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的划分,明朝历史的划分依据

kodinid 3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的划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的划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早期、中期、晚期是怎么划分的?
  2. 明代早中晚时间划分?
  3. 请问明朝时期的爵位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4. 明朝时,府和州有什么区别?谁隶属于谁?

明朝早期、中期、晚期是怎么划分的?

1、明朝早期:开创与进取期。这个是从明太祖明宣宗。也就是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建国到宣德十年(1435),67年。

2、中期,从正统元年(1436)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130年。

明朝历史的划分,明朝历史的划分依据-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改革时期,从隆庆元年(1567)到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15年。

3、晚期,从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明神宗亲政,到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明代早中晚时间划分?

1、明朝早期:开创与进取期。这个是从明太祖到明宣宗。也就是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建国到宣德十年(1435),67年。

明朝历史的划分,明朝历史的划分依据-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中期,从正统元年(1436)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130年。

改革时期,从隆庆元年(1567)到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15年。

3、晚期,从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明神宗亲政,到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历史的划分,明朝历史的划分依据-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请问明朝时期的爵位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功臣外戚两种。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二品;四世孙镇国中尉;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初亲王岁禄定为五万石,后定减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竟至数千上万顷。与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并无封邑。

明朝爵位划分主要分宗室和外戚两类:

宗室:

一等爵位:亲王

二等爵位:郡王

三等爵位:镇国将军

四等爵位:辅国将军

五等爵位:奉国将军

六等爵位:镇国中尉

七等爵位:辅国中尉

八等爵位:奉国中尉

明朝时,府和州有什么区别?谁隶属于谁?

明朝的行政区域一共有种类型的划分,包括省、府、州、县,这四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隶属关系。

府,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明清时期二级行政区划,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唐至清代都有这一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视府;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属州上隶于府,地位视县,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县级。清承明制,直属于布政使司(***)的州称直隶州。直隶州有属县,是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今天的县级。

明前期分“省府州县”四级,后期分“司府州县”和“司州县”并存的局面,其实和现在的划分区别不大,只是名称不同!

我不给你解释明朝,我给你解释今朝,回头再说明!

今天中国实际存在有省地县乡四级,但是法律上只有省县乡***!

省一级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地级有:地级市(设区和不设区)、盟、州。

县级有:县、县级市、旗。

乡级有:乡、镇。

当然还有副省级的州、市、***单列市等,

明朝的有:省级:省、司(后期)

府级:府、直隶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的划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的划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爵位 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