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毒计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毒计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玄宗时期首任太子是李瑛,他是如何被陷害而死的?
被武惠妃设下毒计让他披甲入宫救驾又向玄宗进谗说太子联合光鄂二王谋逆逼宫玄宗信以为真将三子废黜赐死致李瑛三兄弟含冤而死贤相张九龄罢相回乡李林甫开始了近二十年专权.
说来很巧合,唐玄宗首任太子被陷害的原因还是和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的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有关。在杨贵妃进入唐玄宗视线之前,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是武惠妃,即寿王李瑁的亲生母亲。武惠妃本是武则天一党武攸止的女儿,成年后的武惠妃十分美貌,这立刻引起唐玄宗的关注。很快,武惠妃纳入宫中为妃,并赐名号“惠妃”。王皇后死后,武惠妃俨然成为皇宫中没有名号的“皇后”。史载武惠妃“宫中利秩,一同皇后”。但是武惠妃虽然受宠,在生育方面却不如意。直到718年,武惠妃连生二子都没有顺利存活。719年,武惠妃又生一子,即寿王李瑁(与前妻杨贵妃同年)。
寿王李瑁成年后,宠冠后宫的武惠妃动起了夺储的心思。当时唐玄宗的太子是李瑛,本是唐玄宗的次子,母亲为赵丽妃。玄宗皇后王氏无子,长子生母刘华妃又不受玄宗宠爱。故而,子以母贵的李瑛就被立为太子,史载,“以母宠而立其子”。常言道: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驰。随着武惠妃进宫受宠,年老的赵丽妃渐渐地失宠,以至于最终失意亡故。如此,又兴起了一波新的夺储波澜。当时,武惠妃为了扶持儿子寿王当上太子,便交好李林甫,李林甫官职能得到迅速升迁完全是得到武惠妃的庇护而发家。经过一番谋划,武惠妃开始发动了对太子李瑛的陷害。
736年,太子身边的眼线告诉武惠妃,“太子与李瑶(玄宗第五子鄂王)、李琚(玄宗第八子光王)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武惠妃听罢,立刻跑到玄宗面前哭诉,并指控太子结党,企图谋害武惠妃母子。唐玄宗听完,随即召见宰相们商量废黜三子。唐朝重臣张九龄听罢,援引晋献公、汉武帝、晋惠帝、隋文帝的历史教训,劝阻玄宗不要轻易废黜太子。一番慷慨陈词之下,玄宗畏惧了,废立太子的风波暂时平息。武惠妃听闻张九龄插手,便派人拉拢张九龄,张九龄不为所动。于是,唐玄宗时代最后一个名臣张九龄便被排挤出了朝堂。
737年,武惠妃又亮出了新招。《新唐书》记载,武惠妃借口宫中有贼,派人通知太子、鄂王、光王入宫救驾,于是太子三人便身披重甲,手持武器入宫。武惠妃立刻向玄宗禀告,玄宗不信,派人查看之下果然如此,唐玄宗大怒不已。唐玄宗此***力欲望极其强烈,无论谁有一丝染指最高权力的举动,那么即使是他的亲生儿子也是照杀不误。经过张九龄被贬黜一事,京城内已无人再敢替太子求情。也许,唐玄宗想起张九龄的劝谏,暂时犹豫了。此时,中书令李林甫趁机进谗言,“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历史何其相似!当年唐高宗李治一意孤行,执意立武则天为皇后,在遭到大臣反对后。唐朝名将李勣也回了一句,“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如此,唐玄宗立派宦官“于宫中废之”。而后,武惠妃等人又挑拨唐玄宗赐死了太子、鄂王和光王。此外,太子舅家、妃家,鄂王舅家等,亦被株连甚多!如此动摇国本且不顾骨肉之情赐杀三子,无怪乎宋代史学家欧阳修不满地批评玄宗真是昏庸到了极点,“明皇一日杀三庶人,昏弊甚矣!”
在帝制时代,皇宫大内好比不见硝烟的战场,表面上风平浪静的背后,往往则是各种势力之间争权夺利的滚滚暗流,置身其中的人若性格单纯、天真的话,很可能会沦为牺牲品。这样的案例史不绝书,唐玄宗时期的首任太子李瑛,便是其中的典型。
李瑛是唐玄宗的次子,生母为赵丽妃。赵丽妃原本是潞州的倡伎,因能歌善舞、容貌艳丽,被时任潞州别驾的李隆基纳为侧室,由此宠极一时,并在次年诞下李瑛(“瑛母赵丽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见《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七》)。等到李隆基称帝后,便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册立李瑛为皇太子。
然而赵丽妃在受宠多年后,由于年纪渐大,便开始输给“新起之秀”武惠妃。作为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不仅长得特别漂亮,嘴巴特别能讨玄宗欢心,而且心肠特别毒辣。武惠妃入宫后,在为皇帝诞下四子三女的同时,依仗着皇帝的恩宠和似海的心机,逐渐便将赵丽妃排挤下去、独擅宫闱。
随着赵丽妃的失宠,太子李瑛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而武惠妃为把三子李瑁扶上储君之位(武惠妃所生长子、次子皆早夭),便开始处心积虑地谋害太子。由于鄂王李瑶(皇甫德仪之子)、光王李琚(刘才人之子)跟太子关系亲密,武惠妃决定通过计谋将他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武则天“特务统治”的内幕是什么?
谢邀,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提起特务组织,人们就会毛骨悚然。近的有汪精卫的76号,远的有朱元璋的锦衣卫。他们虽然为主人肝脑涂地,但是在人们的脑海留下了残忍无道的印象,凶神恶煞的嘴脸,令人发指的刑具……
而禀赋异人的武则天除了敢做女皇帝之外,其组织的特务活动也不让须眉,今天本文就以控鹤府与铜匭来详细叙述其中的故事!
二年春二月,封皇嗣旦为相王。初为宠臣张易之及其弟昌宗置控鹤府官员,寻改为奉宸府,班在御史大夫下。——《旧唐书》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朝阳照得巍峨的皇宫是金光闪闪,执戟卫士铠甲透露出大唐气派。而洛阳的另一边张府的门口,也是人声鼎沸。只见张易之与张昌宗两兄弟坐在马车上,牵马的是武三思、武承嗣,鸣锣开道的是宗楚客、宗晋卿,这一豪华阵容就是世人所谓的京城六少。
据史书记载,张氏兄弟兴不过旬日,却已贵震天下。其中鲜为人知的秘密,还得从头说起。其父亲名为张希臧,担任着不起眼的雍州司户。所以凭借祖上的门荫,张昌宗谋取了一个尚乘奉御的官职。家喻户晓,武则天是个处处学习男皇帝的女人,所以也在其后宫设置了三宫六院,让人从民间搜罗了许多美男子供自己享用。
此时的太平公主谋取皇太女失败,又和武家子弟相斗处于下风。蒙获上苍庇佑的人,是缺什么就来什么。时年20的张昌宗生的明眸皓齿,一手古筝弹得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更关键的是其阳刚之气可冲破苍窘。一个是想升官光耀门楣,另一个是想攫取母亲信任,一拍即合之下靠太平公主的引荐,张昌宗与张易之先后入宫,将武则天服侍的喜笑颜开。
但是朝中的大臣都是儒家的捍卫者,更是看不惯武则天被他俩连哄带骗,所以屡次上书要求驱逐出宫。为此张氏兄弟在圣历二年,请求武则天设置了控鹤府,目的就是监视官民人等,凡是有对张氏兄弟不利的言论出现,立刻遭到逮捕问罪,根本不经过朝廷的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故而冤死的人是枚不胜举。好在神龙元年张柬之、李多祚等发动神龙革命,逼武则天归还***神器的同时,也将张氏兄弟绳之以法。
垂拱元年三月,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由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
悉。——《旧唐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毒计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毒计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