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高考历史考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高考历史考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讲唐朝历史的书值得推荐?
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新唐书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
《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3.旧唐书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隋唐时期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说明其历史意义?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
1.三省六部制,该制度的创立,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2.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朝是中国历经长时期战乱后重归统一的时代,为了适应新的局面,巩固统治,隋统治者***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其中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度是最重要的改革创新措施之一。而唐朝基本延续了隋的制度,在此基础上予以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国家一直沿袭的政治制度直到清末。
相对于以前复杂、低效的***机构,隋在中央设五省,因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和尚书省下辖的吏户礼刑兵工六部为最主要的***机构,以上机构一般概要称为三省六部制度。
唐朝时宰相名额扩大并设立了政事堂,并吸收低品级官员参与宰相事务,这有利于发挥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更加是为了加强皇权,反映了曹魏时代以来皇权和相权的争斗。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适应了统一大帝国建立后提高行政效能和扩大统治组织的要求。
唐时期有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创新,分别是三省六部和科举制。
三省六部: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大事的场所。
意义,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科举制:唐代是科举制度的奠基期。唐代科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进士科的崛起,并成为了士子出身人仕的首要途径。唐代开诗赋取仕之风,大大促进了诗歌的繁荣。通过科举考试,把作诗投入仕之道,这必然促使世人对诗的努力学习和钻研。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诗成了知识分子学习、钻研的必修科目。
意义,冲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扩大官吏的来源,有利于提***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选拔官员的一定公平公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高考历史考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高考历史考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