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大搬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大搬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同九龙壁是什么时候挪移的?
大同五龙壁:原为大同城南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于1980年***于善化寺的西侧院内.壁长19.9米,高7米,厚1.48米,壁身由210余块单件构成,用黄、绿、赤、紫等色分别表现龙体各部和江水,色调和谐,为明代琉璃艺术的又一珍品。2010年,善化寺广场改造后,此壁再次搬迁至广场上,使在善化寺委曲了三十余年后再见天日,从此大同再添新景。
元大都迁址原因?
蒙古汗国的都城原在今外蒙古的哈拉和林,忽必烈先是南迁至今内蒙古多伦的上都,后又继续南迁到大都(今北京),而这里原本就是金国的都城(中都)。
因此,元朝的首都前期是从蒙古高原往南迁的,之所以会选中北京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是华北平原、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之间的交通枢纽,前往西北地区也很方便,因此,从金代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多选择这里作为都城,即使是兴起于江南的明朝最终也迁都于此。元朝的首都迁至大都后,在元顺帝出逃之前,一直居于此地!
西安钟楼是怎么搬到现在位置的?
在钟楼建成以后的200年里,由于当时的西安城不断扩建,钟楼的位置逐渐偏离城市中心,所以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 1582年)决定将钟楼整体东迁1000米。
陕西巡抚龚懋贤命咸宁、长安二县令主持整体东迁工程,征用5000工匠夜以继日赶工。将钟楼的基座在新址予以重新砌筑,然后将钟楼这座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楼体,全部从原楼拆卸标记,原件整体迁移,按构件原样全部重新安装,未做任何改动,完全保留了移动前明代初期的建筑风格。
1384年钟楼始建时,位置在今天的西大街、广济街口。搬迁新址后,钟楼整体向东搬迁了约一千米。 此次搬迁是一次原件原样的整体迁移,而搬迁的原因在《钟楼碑》上有记载:因为明代建钟楼时囿于习惯心理,位置选在了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
近二百年后,由于城市中心的东移,以及城门的改建,钟楼显得日益偏离城市中心。
于是,明神宗在1582年决定由陕西巡抚龚俄贤负责,对钟楼进行整体搬迁。此次迁移除重建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全部是原样原件。
长沙北冲寺历史?
庙位于新修的洞井北路旁,称之为“北冲神庙”。这个名字来源于旁边的北冲水库。庙依山而建,庙后就是民政学院的一个山丘。庙不算太大也不是太小,大概有二百多平方米。据庙志所述,他们来自于南岳衡山,始建于明末清初,供奉西方三圣及卢家岭土地。庙为琉璃瓦歇山顶仿古建筑。在与它同一直线之上,还有两栋奇特的建筑。一栋是民政学院的大运馆,一栋是民政学院的图书馆,它们一起构成了洞井北路上的奇特建筑场景。
长沙北冲寺位于长沙城北捞刀河畔,始建于明代,原名麓峰寺,清康熙年间重修并更名。可谓几度兴废,历经沧桑。初闻名字觉得挺挺有意思的,后***风之后,发现此地有山有水,风水极好,无事可以去游览一番。
是长沙最有名的几座寺庙之一,这处地名就是由寺院而得名。北冲寺就位于洪山旅游休闲区内,北近捞刀河,南邻浏阳河。但庙的规模在清代以前很小,该庙曾几度搬迁,1993年才在此地重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大搬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大搬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