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有才老师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有才老师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曾国藩文正公生在明末,大明朝会中兴吗?
明末内忧外乱,已是颓势。
本有张居正万历中兴,明朝稍有好转,可又遇到了一个木匠皇帝,崇祯我认为还算个好皇帝,到疑心太重。其实明末不是缺少像曾国藩这样的帅才,袁崇焕,祖大寿都是名将,明末缺少像张居正这样的治世文臣,周延儒,温体仁虽有才却是无德。曾国藩回到明朝更没什么先进的大炮,也无用武之地,他杀的了石达开,可皇太极,李自成就不是他能对付得了明朝最出名的三个状元?
首先要说的就是泰和县出来的第一位状元,陈循。陈循在少年时代就已经闻名乡里了,他聪慧异常饱读诗书,在29岁的时候得到了乡试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年的会试本来也应该是第一名的,但是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是梁潜,也是泰和人,他为了避嫌所以把陈循改成了第二名。而到了最后一个殿试,他又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第一名,而且他也是在北京被录取的第一名状元,因为当时朱棣刚刚迁都到北京,所以陈循是真的赶巧儿。
第二位状元就是曾鹤龄,他和陈循一样从小就聪慧异常,也是二十多岁的时候中了举人。不过他的命运要比陈循坎坷一点,在准备参加会试的时候,他的的兄长不幸病逝,结果曾鹤龄就成了家里的独苗,他没有办法,只能留在家里尽孝道,不但要照顾父母还要养活自己的妻儿和嫂侄。整个家全靠他一个人养活,这样一来他也就没有办法再去参加科考了。一直等到自己的侄子还有儿子长大可以帮忙分担压力了,他这才重新拾起书本准备参加会试,这个时候,他已经快四十岁了,但是这并不能磨灭他的志向。
第三位状元曾彦要比曾鹤龄更加坎坷,曾彦早些年一直刻苦攻读,但是每一次考试都不及格,他也就一直是一个老童生。终于在经过十几年的磨练之后,43岁的他终于中了举人。又经过十二年的沉淀,他勉强通过会试,得已参加最后一轮殿试。曾彦的文***折服了当时的主考官和评卷官。曾彦身材矮小,而且年龄又大,长得又瘦弱,其实就是一个糟老头子。结果万安在点名当时看错了人,以为曾彦长得非常伟岸,一表人才,于是就把他定位了第一名。结果,54岁的曾彦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状元。
:杨慎(公认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他爹是明代首辅杨廷和。在当时,当朝掌权大官的儿子如果中了科举,尤其是相当好的名次的话,是会被弹劾的。只有杨慎不会,因为他太有才了 ,官员们觉得如果他不当状元才不正常;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代表作有:江陵别内、宿***江、海口行等
②解缙(永乐大典总编。太牛了 ,相信大家应该对他很熟悉了);
③ 徐渭(胡宗宪的幕僚 ,无一不精通的大才子。 戚继光推荐他去做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的老师)。
三杨内阁为什么称为明朝最强内阁?
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间时以大学士辅政,人称"三杨"。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内容多歌功颂德,粉饰现实;艺术上追求雅正,流于平庸。从永乐至成化年间,明代文坛几乎为台阁体垄断。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奋。又以居第所处,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杨博自署南郡人,因称为南杨。
“三杨”都是治世英才,且各有特长。不但有能力,而且有城府心计,历经四朝而不倒。 具体可参见《明朝那些事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有才老师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有才老师明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