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与名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与名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时期通过科举制成名的名人?
宰相张柬之以主谋迫使武则天退位而知名,不但登进士第,而且举贤良科,对策第一。
宰相张说参加过武则天为笼络士人特举行的一次制科考试。武则天策问:随时之务何先?经国之图何取?帝皇之道何是?王霸之理何非?张说对策约:顷者三监乱常,有司即纠之以猛;于今四罪咸服,陛下宜济之以宽。当时正值武则天当政,任用酷吏维持统治,张说趁机进谏,希望武则天能够“济之以宽”,勇气可嘉,受到武则天的赞赏。
宰相张九龄也是一代名相,他弱冠即登进士及第,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在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回京师时,张九龄曾主张按军法处对之处以极刑,玄宗没有同意。等到安禄山造反,唐玄宗流落四川,想起此事,感慨万千,非常后悔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但此时张九龄已经去世,玄宗特别遣使到曲江对其进行祭拜。
此外,名相姚崇、宋景、裴度等也均是进士出身。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以前***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盖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清代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文,后于20世纪初废除。
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都有过科举生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如唐代的孙伏伽、王维、张九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等等。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又称韩吏部。又称韩文公。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
唐朝孟郊751年,出生于湖州武康。
约公元792年
结识李观与韩愈
792年,下第。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
约公元796年
796年,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
唐朝孟郊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
《游子吟》作者: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唐朝传闻中的八大开国功臣分别是谁?
李渊诏令褒奖的十七人中,是开国过程中的太原元从功臣,除了可饶恕两次死罪的三人外,另外五人,小王心中是长孙顺德、刘宏基、柴绍、殷开山、刘政会。这八人当属李渊手下的八大开国功臣。
唐朝开国皇帝是李渊,知名度比不上他儿子李世民,如果要说开国功臣,必然是李渊手下的文臣武将。
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后,对一批提着脑袋跟着自己混的人进行了褒奖,发布了一篇《襃(bāo)勋臣诏》的诏书,称这些人为“太原元谋勋效者”,并且把提到的十七人划分为了两个层级。
第一层级:尚书令秦王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三人。
第二层级: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yuē),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共十四人。
为什么说两个层级?因为李渊规定,只要这十七人以后犯的罪不是叛逆谋反这种大罪,都可以赦免死罪,而且李世民、裴寂、刘文静三人是可以赦免两次,远高于后面十四人的一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与名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与名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