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会宁县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会宁县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36年会宁会师标志?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会宁;淮海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故答案为:会宁;淮海.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位于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主要建筑“会师楼”始建于明代,是三军会宁会师的物证,也是会宁古城的象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陈列着红军会师期间留下的马灯、铜壶等大量文物。
2016年12月,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8:30-17:30
地理位置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
1936年会宁会师标志是:长征的胜利结束。
会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地构造复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沉积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
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这里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
尚家的历史有谁知道?
尚姓有着古老的姓氏文化,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旧版《百家姓》中,其名次位列第319名,是当今名列第135名的姓氏。
尚姓起源和来历
1、出自姜姓:
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为氏。
2、出自姒姓:
夏部落成员尚黑,以祖名为氏。尤姓的姓氏来源和历史文化
3、源于秦代:
出自于官职,古时候帝王宫殿里有带“尚”字的官职,譬如,尚衣、尚食、尚冠等,许多人士“尚”字官职的人的后代中,有不少的人以祖先职官为姓,称为尚姓。
尚姓传说是姜子牙的后代。姜子牙,又名姜尚,他是商朝的大臣。但因为商纣王的昏庸无道、奢淫荒诞,激起民愤。
姜尚也加入了征讨商纣王的行列中。最终帮助贤主完成大业,功成身退,隐居而改姓为尚。
2、源于秦代,以官职命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尚,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
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3、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 历史名人尚衡:明朝人,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曾上疏谏止造佛塔,有“臣可无此身,陛下不可有此过”之语尚结赞:唐代吐蕃大相。极有才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
尚可喜:清初辽东人。明朝末年为广鹿岛副将。明亡后,归服清朝,授总兵官。从征宣化、代州。
顺治初从入关,剿李自成,平定湖南、广东,封为平南王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艺高胆大、豪放豁达的古代妇女及少数民族妇女。尚派名剧有《梁红玉》、《汉明妃》、《双阳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尚姓名人还有唐代尚书右仆射尚可孤、宋代诗人尚长道、元代戏曲家尚仲贤、明代岳阳令尚达、清代尚兆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会宁县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会宁县明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