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高考唐朝藩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高考唐朝藩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军镇和藩镇区别?
区别:
1、军镇是指镇守边地的驻军。例如:诸军镇,每五百人置押官一人,千人置子总管一人,五千人置总管一人。
2、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叫做藩镇。
3、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
唐朝藩镇割据中央兵力与地方兵力?
当时中央能指望的就是神撤军,但是由宦官掌握,大概10多万吧。
藩镇制度是什么?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
一、概念:
藩镇,唐朝的军制,显着的一点是继承前朝在重要地点设置都督府。睿宗时设节度大使,玄宗时开始扩大节度大使职权,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统称“藩镇”。由此,形成了所谓的藩镇雏形。
唐朝之所以煌煌知名千年,就是它的兼容并包,容纳了很多的异族,并且平等对待。这一点,在唐初就已经很明显。明皇时候,府兵制已完全破坏,开始实行募兵制,这必然会造成兵随将走,将领拥兵自重。无形中其实已经提供了藩镇形成的条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
大唐一方面可以进行中亚的与大食的战争,却也不得不防范身边外族的入侵。明皇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兵权,是唐***对游牧民族骑兵实行军事防御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财政大权,是唐***缓解财政压力,解决边防驻军后勤供应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拥有辖区数州的行政权,是更有效地执行军事防御任务的需要。总之,藩镇节度使是唐军事战略变革需要的产物。
二、影响:
1、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吐蕃(7世纪)、回鹘(7世纪)、西夏(11世纪)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地方割据***,吐蕃甚至与中原汉族***发生过对立冲突,使得陇西一带丧失大半。淮西久为吴元济所据,是以“蔡人有老死不闻天子恩宥者,故坚为贼用 ”。
2、割据的藩镇空前增多。这些藩镇转入互相兼并的战争中,数十年战争不断,几乎遍及全国。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名义上的中央朝廷也被藩镇之一朱温夺去了,演变为五代十国,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这一局面。
军阀、藩镇、幕府到底什么区别?
军阀、藩镇 、幕府在特定环境下指的或可是同一种状况。
军阀以军事领袖为主,占据一部分地区,财政或可独立,或仰食他人,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如虎据数州的袁绍、曹操或寄人篱下的张绣、刘备,都可以称之为军阀。
藩镇更倾向于“独立”,军政一体,足兵足食,与中央之间或听命,或合作,或背叛,或为个人领导,或为家族把持,或为军官集团维护,日本历史上的各藩大名,等同于独立王国,李唐时期的河朔三镇情况比较特殊。
幕府是一个很早的名词,并非单指日本幕府大将军那般掌控天下之权,
如陈琳文: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
以将军等名号开府,置其僚属,实行军政一体者,皆可称幕府。
师古曰:幕府,大将军也。
李善注引《汉书音译》曰:卫青征匈奴,大克获,帝就拜大将军于幕中,故曰幕府。
钱大昕曰:汉制,将军出征有莫府,而列将军在京师者亦有莫府之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高考唐朝藩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高考唐朝藩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