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记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如何记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如何快速记忆区分朝代?
唐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又两晋,
宋元明清帝王休。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按顺序出现的主体国家。其实许多时期周边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比如唐时西南的吐蕃;宋时西北的西夏、北面的辽、金等等。但能记住以上历史朝代歌,再稍为想想,也就能记住八九不离十了。
我认为朝代歌能很好的捋顺朝代之间的顺序,背熟了朝代歌以后,就要去细致的区分一下,朝代的更迭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样对整个中华历史的大概轮廓就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了,以后谁要是和你讨论那个朝代的事情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就能瞬间找到时间轴,对上号了。
中华上下五千你的历史,我们不一定都知道,但是我们对于中国历史上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还是要知道一点的,好串联起来整个历史脉络。
三皇五帝始
我们总是说三皇五帝,但这些都是传说,我们可以只做了解,最重要的一定要知道我们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就行了。然后就是尧舜禹在中国有可考历史夏朝以前最近的几个重要人物,禹是公天下的最后一个君主,而禹的儿子启是家天下的第一个君王,就是夏朝的建立者。
夏商与西周
桀的暴虐让天下群起而攻之,商汤请伊尹使商朝崛起,纣王与桀同为暴君,天下再次暴起,武王与姜尚伐商兴周。
东周分两段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杀死,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春秋与战国
一说是魏赵韩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出现了很多朝代的更迭,从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汉末三国(魏蜀吴)~~魏晋南北朝十六国~~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南宋北宋、金、辽、西夏等)~~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面原创一首顺口溜,希望能帮到大家。
三皇五帝夏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西周之后又东周。
东周前后分两段,春秋战国多战乱,
两汉之后三国强。
扫平吴蜀魏称王,司马家族揭竿起,
魏晋南北十六强。
南北两宋周边虎。
朝代歌其实并不能很好让人记住整个朝代传承,反而会限制思维,每次都要在脑海里理一下才行,我之前整理了一个简单逻辑,搭配耳熟能详的小故事,记忆会比较快:
三皇五帝,那太遥远,知道就好
奴隶社会有三个朝代,夏商周,朝代都比较久,具体就是大禹治水,然后传给儿子启,接着商汤打败他们建立商朝,接着西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周朝前后800年,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亡了,建立东周
历史上说的春秋战国,其实就是东周
春秋战国怎么区分?一般说三家分晋,晋国分裂成 韩赵魏,还有就是齐国换了君主,以前姓姜(姜子牙后代),后来姓田
战国之后大家都知道,秦王扫***,大汉雄风起,秦汉不分家哈
大汉分西汉和东汉,因为都城不一样,一个东(洛阳)一个西(长安),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最后被光武帝刘秀打败,建立东汉
东汉末年分三国,不多说了,最后三国是三家归晋,司马懿后代建立西晋
司马家败家,大好河山被北方游牧民族入侵,逃到江南,称为东晋,也是因为都城不一样。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意义有多大?
和宋朝一样,明朝也是被汉人自己灭掉的国家。努尔哈赤的老爸和爷爷去帮助明朝劝降叛军,结果被明朝军队杀死了;多尔衮打下北京,想着也是抢够了就回东北,结果明朝投降的士大夫不干了,直接带着清兵南下,借口是平叛;山东人孙之獬,当过明朝尚书,请求多尔衮“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最后,吴三桂还跑到缅甸,把明朝最后一个反抗的皇室给勒死了。好像下令***嘉定的就是明朝降将,忘了叫啥了。
明朝(1368年~1644年),灭元而兴,亡于满清。先来看看古人对明朝的评价,康熙推崇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清修《明史》称明成祖朱棣“远迈汉唐”。
又有评价:无汉之[_a***_],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作为一个***的朝代,明帝王对于敌对势力,确实坚守了气节,没有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没有向一切外敌屈服,即如崇祯,宁愿自缢而不投降,这一点必须承认。
伟人评明朝:《明史》我看了最生气,除了朱元璋、朱棣两个不识字的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稍好,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这也和康熙对历朝明皇评价一致。
*明朝共十六位皇帝,优等的两位,一般的两位,还有十二位被评为不及格。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干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家能否强大。
*明虽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贡。但明的“阉乱”也是其他朝所望尘莫及的。设司礼监由最初的秘书***机构,中后期成了皇帝的代言人,这与明皇怠政有直接关系。明大太监专权屡屡发生,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最为出名。
*虽然明朝皇帝有气节,但是自明中期起,外患从未断绝过,英宗时被蒙古分支瓦剌所擒,放回来后继位的代宗又不肯让位,后又被英宗趁其生病复辟。由于海禁,断绝多年倭乱又起,随后又有东北女真的后金崛起。这说明什么?以明朝之威慑,并未如汉唐时外敌远遁的盛况。换个说法,明的军事战略偏于防御性的保守。从明疆域图可以看出,汉唐时拥有的广大西域,并未在明的版图中。
没有明朝,大汉民族便不会复兴。明朝最大的意义便是恢复中华,复我华夏神器。让流淌在胸间的炎黄血液再次沸腾,一雪前耻,从新找回了民族自信与尊严。不和亲,不称臣,不割地,不纳币,不卑不亢,奉行平等国际关系。而对于那些豺狼蛮夷民族则一打到底。所以终明一朝,对外战争不断,名将如云。天子守国门(朱棣),君王死社稷(朱由检)诠释了什么是君国天下,国风气节。这才是汉民族的脊梁。汉民族善于学习,包容开放在明代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郑和下西洋,万国坤舆图,浑天仪,三大名著问世,永乐大典,本草纲目,佛朗机,虎蹲炮,三眼铳,红夷炮,一窝蜂,武备志,天工开物。这是一个伟大的汉***。
太祖高皇帝本淮右布衣,乘元纲失振,揭竿而起,南征北战凡十余载,奄有天下,历十五帝,传至怀宗。怀宗践祚十又七年,本欲澄清海宇,振兴社稷,然治国不得其术,驭人又无善法,刚愎自用,性本好猜,急于求治,反害国家。内无孤直,外乏良弼,有一袁崇焕而不能用,臣误君,君亦自误,是以积重难返,回天乏术,卒致身死煤山,社稷殄灭。予叹怀宗之遭时艰难,又恨其始终不自省也。读史至此,辄为之三叹而顿足曰:难矣,为人君者,轻则丧身,重则亡国。南明半壁江山,犹可为明室偏安之本,倘若弘光帝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虽不能匡复中原,还于旧都,尚可效东晋、南宋王朝之故事,与满清分庭抗礼,划江而治,绵延数十百年,亦非难事。然观弘光帝前后之所作为,深负天下之望也。史谓南宋、东晋臣民偷安江左,不足取哉,而予独谓南明且不宋、晋若也。嗟乎!天既厌明德也明矣,乃令闯王驰骋,献贼猖獗,流寇鹰扬,满人入主。岂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堤必先裂,而后蚁入”也欤?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83年台湾明郑***覆灭,历时327年。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306年。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88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到1683年台湾明郑***覆灭,历时319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298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到1644年你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80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83年台湾明郑***覆灭,历时315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294年。
只能说又有巧合,也有天意,还有题主算错的数字。
先来看看题主说的明朝和清朝都是276年的国祚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明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也是在这一年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到了北京,天津等地,也正是宣告者蒙古统治中原98年的历史结束了。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在煤山***,大明宣告结束。总共276年的国祚。当然南明小朝廷还坚持了几十年的,这个后面再说。
清朝这个算法就比较多了,如果以皇太极改金为大清开始那么就是1636年,那么到1912年溥仪退位结束,那么就是题主说的276年国祚。那么这个就和明朝完全是一样的了。而现在这个观点也是很多人接受的。
但是我觉得清朝的国祚不应该送1636年算起,至少应该从1644年大明的灭亡,清军的入关开始算起,那么就是268年的国祚。为什么说是至少从这一年算起呢?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清虽然入关了吗,但是还没有统一,这个时候的李自成的大顺***,还有张献忠的大西***都还是在的,南明小朝廷也还一直在坚持,一直到了1658年清军才攻入云南,1662年南明永历帝才被杀,南明结束。
一般我们说一个朝代应该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这个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质疑西晋和南宋的原因了,因为他们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了,而清朝在一开始入关的时候就没有统一,更别说皇太极1636年只是改金为大清而已,所以不应该从1636年算起。
当然就算是题主说的两个朝代都是276年的国祚,这个只能说是巧合或者说是天意吧,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清朝得国不正,也许正是因为得国不正,所以上天才会没有让清朝的国祚超过大明。当然前期的清朝我们就不说了,只是清朝在后期的做法太不得人心了。所以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清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记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记明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