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历史网,中国历史明朝历史

kodinid 4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明朝历史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明朝历史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洪武年间涨大水是哪年?
  2. 谈谈明长城及它的历史意义?
  3. 信阳历史名人网?

洪武年间涨大水是哪年?

洪武六年(1373年),长江涨大水。

刘惟谦详定《大明律》

中国明朝历史网,中国历史明朝历史-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元璋平武昌,即命议律令。吴元年(1367)冬十月,又命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杨宪、傅瓛、刘基、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朱元璋告谕:“法贵简当,使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寅绿为奸,同时,网密则水无鱼,法密则国无全民。你们可悉心考究,日具刑名条目呈送,我将亲自斟酌。”同年十二月律令成

明洪武六年(1373年),长江涨大水,南溪县公署民居淹没甚多。明洪武十八年(1385)大水。明洪武二年洪水滔天的传说,在胶东一带广为流传。但如果当时真有如此之大的洪水,史书和地方志书不可能均不予记载

遍查明史和各种能见到的地方志读本,均未发现明确的关于洪武二年洪水的记载,只是听说有一部《山东通志》记载明洪武年间胶东半岛发生过一次海啸,也就是海水倒侵事件

中国明朝历史网,中国历史明朝历史-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反过来说,民间传说如此之广,流传时间如此之长,又绝不应该是空穴来风。

况且,1***4年招远城南赵家庵村出土一块明朝建文年间的古碑,清楚地记载该村谢氏始祖因水灾奉诏于明洪武二年正月由山西洪洞县东迁招邑。

这段记载虽在时间上与洪水滔天的传说略有冲突,但对水灾的记述却又证明当时确实有过水涝灾害。

中国明朝历史网,中国历史明朝历史-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事实上,元末明初,山东一带确实发生过多次洪涝灾害,依笔者推断,由于当时民间缺乏文字记载,水灾的时间和程度在一代代口头流传中失去了本来面貌,才有了洪武二年的洪水滔天的传说。以上转自“南山晏子”的传说。

谈谈明长城及它的历史意义

一、军事意义: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二、对古代农业社会的影响

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凭借长城,多次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相对利平的生产环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

三、对民族经济贸易的影响:

信阳历史名人网?

信阳历史上的名人

司马光郑成功、陈元光、费祎、朱序。

名人简介: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陈元光

陈元光(657年-711年),于唐初跟从祖母魏敬,追随其父陈政,率领来自中原光州的八十七姓近万名将士,赴闽平乱,准奏建漳,传播中原文明,教化闽地民众。被闽、粤、台及东南亚的开漳将士后裔尊为“开漳圣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明朝历史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明朝历史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洪武 明朝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