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颐和园的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颐和园的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颐和园 亭台楼阁 历史?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这里原是许多泉水汇成的一处天然湖泊,叫做“瓮山泊”,旁边有座山叫瓮山,附近都是水田,风景酷似江南。从金朝开始,金世宗完颜亮就在这里设置行宫。
元代定都北京后,由郭守敬主持,把昌平的神山泉水和沿途流水引到湖中,使瓮山泊成为大都宫城内用水的蓄水库。
到了明代,湖中植满荷花,周围水田中广种水稻,并在岸边兴修亭台楼阁和佛寺、道观,使国都的西北郊出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江南景区,成为吸引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清乾隆年间开始花巨资在这里修建清漪园,作为***园林和行宫。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毁。1888年,慈禧重修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的历史地位?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园林
答:颐和园是中国乃至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园林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结晶。在世界的园林建筑中也有重要地位。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和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颐和园西湖介绍?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昆明湖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大约2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湖面主要向东西面面发展,有***地把原来的湖岸上一部分土地闺在湖中,便成了湖内西堤及三岛。
北京颐和园里的那个湖,为啥叫做“昆明湖”?
这一命名,是乾隆帝***用的汉武帝在长安都城凿昆明池操练水师的典故,此名沿用至今。
清代乾隆时凿深了昆明湖的前身瓮山泊并加以扩充,成为面积比明代时扩大两倍的巨浸,始名昆明湖。乾隆曾在昆明湖泛舟时留下"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的佳句。
昆明湖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很长一段时间又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历史上的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昆明湖被用作海军操练场所,设立有昆明湖水操学堂。模仿天津水师学堂、武备学堂的建学模式与课程设置,学堂分内、外两堂,学制均为五年。内学堂主要学习西法测算、天文、驾驶等课程,外学堂主要进行行船、布阵及施放枪炮等方面的训练。
从1886年设立到1895年撤立,昆明湖水操学堂共36人顺利毕业,其中喜昌、荣续、博顺等人在昆明湖水操学堂被裁撤近二十年后,在清朝海军担任要职,学堂的教育成果达到颠峰。
昆明湖的设计特色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石船是哪个皇帝造的?
颐和园的大石船估计是每个来园中的游人必拍照发朋友圈的一个景点,可对于它,鲜有人知道其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意义,小君今天就来给你好好扒一扒。
其实这座石船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清晏舫,取海清河晏之意。当年,乾隆大大心潮澎湃的将它安置于园中的昆明湖之上,并写了这样的诗句:
“雪棹烟蓬何碍冻?
春风秋月不惊澜,
载舟昔喻存深慎,
盘石因思奠永安。”
诗中,“载舟昔喻存深慎”这句非常明显的道出了乾隆皇帝的意图,它说的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荀子》里,荀子记录了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大致意思就是说:“老大,你就像水里的船,而百姓就是这水,百姓可以托着你,当然,如果你对百姓不好,他们也可以把你倾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颐和园的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颐和园的明朝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