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的出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的出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游记出处哪里?
出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之手。 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西游记》的作者。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竹移)"中,创作成百回本***《西游记》。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武大郎历史出处?
武大郎,《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并无人物原型。武家排行老大,唤作武大郎,河北清河县人。从小父母双亡,含辛茹苦将兄弟武松抚养成人。以卖炊饼为业,娶妻潘氏金莲。是施耐庵根据元朝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朝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以上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中描写的行者武松和武松打虎的故事进行衍生编撰出的新人物(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个常在涌金门一带卖艺的流浪汉,并无哥哥)。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的阳谷县县令武植,并不可能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病死的施耐庵所写的武大郎的原型。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处的黄金庄。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
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武植之墓,早已被人发掘,他身高七尺,经科学测验,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是一位读书人。考上进士,后当上县令。他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正廉明。
武大郎的配偶潘金莲,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对武大郎一心一意。早在武大郎还未中进士前,潘金莲不顾家人反对接济他。武大郎金榜题名后,这段良缘终成正果。
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的阳谷县县令武植,并不可能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病死的施耐庵所写的武大郎的原型。
据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他少年时候的盟兄弟王某家败破落,逃难到他那里,希望看在多年情谊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武县令平时就乐善好施,对这位落于窘迫的兄弟自然招呼倍至了。
百世其昌出处?
百世其昌的出处是明朝徐霖《绣襦记·逼娃逢迎》:“***不思忖,良家且淫奔。你既落烟花寨,休思百世其昌也。”
意思是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百世其昌的出处是明朝徐霖《绣襦记·逼娃逢迎》。
百世其昌,是中华民族十分流行的吉祥语,意思是说子子孙孙百世绵衍昌盛。由于寓意吉祥,很早就被广泛应用在对联、匾额、结婚贺词和姓氏字辈排行等方面。例如,作为对联用的,有“江山千秋永固,大业百世其昌”等对联;写在匾额上的,安徽合肥段祺瑞家大院的祭祀大厅,就挂着“百世其昌”的匾额;作为结婚贺词的,有的地方在“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拜夫妻和好”的后面,往往还有一句“四拜百世其昌”;作为姓氏字辈排行用的,就有曹姓、吴姓、庄姓、张姓等。由此可见,民间对“百世其昌”的吉祥语倍加重视,广为应用。而将“百世其昌”铸造在吉祥钱币上,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钱币文化,可供祭祀、结婚、馈赠、悬挂等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的出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的出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