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得失评价,唐朝历史得失评价论文

kodinid 2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得失评价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得失评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史书记载着唐初?
  2. 中国通史到唐朝观后感?
  3. 如何评价唐朝的“贞观之治”?

什么史书记载着唐初?

记载唐朝建立过程的史籍是:《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唐朝历史得失评价,唐朝历史得失评价论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书》记载着唐初的历史。

《唐书》泛指记录唐代历史的纪传体正史,有《新唐书》、《旧唐书》两种。五代时期,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编纂了一部《唐书》,至宋代欧阳修、宋祁等又编纂唐代史书,亦称“唐书”。

为对两者加以区分,史家便将欧阳修等人所著之唐书称为《新唐书》,而将刘昫等人的著作称为《旧唐书》。

唐朝历史得失评价,唐朝历史得失评价论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通史到唐朝观后感?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的东西。我有幸读过《中国通史》这本书的其中一个部分——唐史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他不但善于打仗,而且善于用人。他勇猛杀敌,武艺高强,有一次他带着500骑兵在阵地上巡视,被王世充带的一万多步兵骑兵突围上来,李世民杀了王世充的大将,和自己的一位将领又带着骑兵,转过身在敌人阵地来回冲杀,吓得敌人不敢阻挡。李世民通过玄武之变,夺得帝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在唐代建国之初,全国民户少之又少,在几千里的土地上,人烟稀少,满目荒凉。再加上灾荒不断,社会经济十分萧条。李世民既亲身经历了打江山的残酷斗争,深知创业之难,又从隋朝时期悟出了守业更难的道理,这使他时刻保持清醒。唐太宗充满了干劲,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使他兢兢业业的治理朝政,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唐朝鼎盛时期,非常的繁华,在世界是最繁华的国家。中国的贸易也渐渐的发展起来,许多商品流入中国。外国人也纷纷来到中国,有的是来经商,有的则是来观赏中国这片神奇土地的风***。在国外,也有部门专门为中国人设立一条街道——唐人街。

唐朝历史得失评价,唐朝历史得失评价论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评价唐朝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626-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较为安定,经济较快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常说:人君好比是舟,人民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为了避免“覆舟”之祸,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务求处事允当,致力于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校鼎盛时期。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十分重视选官用人。由于他的精心挑选,贞观年间掌权的大臣,各有所长。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魏征“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戴胄“处繁理剧,众爷必举”,王珪“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都是一时之俊杰。选官得人,这是贞观时期政治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太宗还注意纳谏。他曾问大臣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暗?”魏正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很是同意,他还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心纳谏。正因为唐太宗善于纳谏,所以能及时的纠正一些错误,有利于修明政治。

唐太宗还注意法制。他强调“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要求臣下按法律办事。由于唐太宗的以身作则,贞观年间形成了执法严明公允的局面,这对安定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


唐太宗继位之初,社会经济凋敝不堪,民不聊生。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天下一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才29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虽然史书辞多溢美,确大致反映了贞观年间的“治世”局面。

必须指出,作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他自己就曾说:“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至,行游四方,供顿烦劳。”尤其是贞观22年,唐太宗想第二次征伐高丽,下令在四川造船,“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踊贵,剑外骚然”。“贞观之治”不会像古代史臣渲染得那样富足繁荣,阶级压迫和剥削仍然十分沉重。

总之,贞观之治,固然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治世,这一时期的政治优点集中体现在初期,唐太宗晚年开始转向反面。“贞观之治”是安邦定国,精励图治天下的方略,一代明君的形象,在历史上仍浓墨重彩,不失后人瞻仰!

贞观之治所畏的唐朝盛世,现代人已经无法考证,但其中的用人之道,行政效率,用法律制度来保证仍然值得借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得失评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得失评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唐太宗 贞观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