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明英烈 明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明英烈 明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明英烈谁的武功高?
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大明演义周兴是怎么回事?
周兴是常茂的儿子,常茂打仗之时娶了周凤娘,但是临阵收妻犯军规的,所以他没告诉任何人,周凤娘他爹去常家相认,常茂不在,常家说他冒认官亲,周家就以为常茂薄情寡义,周凤娘生下儿子姓周,又告诉他与常家有仇,最后全家团圆。
大明演义周兴是常冒的儿子常兴,明英烈前传常冒误走周家寨,救下了周员外之女周小姐,周员外看常冒是英雄之后就将爰女周小姐嫁给了常冒,婚后常冒着急搬兵救驾撇下周小姐走了,后功成封王以后常冒就把周小姐忘了,周小姐生下一子后去王府认亲不成,生气的把儿孑改成周姓,后期燕王扫北时一家人才团员。
谁能给推荐几部背景年代是明朝的武侠小说呀?
《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七剑下天山》,《明史演义》,《大明正德秘史》,《大明英烈传》,《大明异侠录》《明朝》,《大航海II之金牙海盗》,《道缘儒仙》,《大明帮会传奇 》,《明朝开国演义》,《燕传》,《龙战三千里》(明朝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发生了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
大明王朝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朝代,他们军功卓越,战绩辉煌,你心目中的明朝英雄是谁呢?
李如松:“万里三大征”建功“宁夏哱拜之乱”与“朝鲜壬辰倭乱”
李如松是辽东总兵李成梁之子,出自将门自幼便习武征战,辽东镇压蒙古与女真打出军功,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被授予提督京城巡捕,掌管京城内的常备巡防军可见信任,但李如松性格上的骄纵屡受弹劾,出任宣府总兵官又与宣府巡抚许守谦发生矛盾。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三月,宁夏哱拜之乱爆发,明朝调集各地兵力前往镇压,李如松并非主将,但其果决悍勇连挫哱拜军,九月城破李如松包围哱拜家,哱拜走投无路自缢而亡,随后李如松率军平息民变,因战功允许其家世荫锦衣卫指挥同知。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熟知辽东与朝鲜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军,李如松率军抵达平壤,仅短暂休整便围攻平壤,李如松利用日军毫无防备,时而强攻时而战略诱导日军指挥官小西行长,打乱日军坚守平壤的***,平壤之战歼敌万余,收复失地五百余里。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正月二十四,明军尾随日军抵近汉城,遭遇到3.6万日军在碧蹄馆伏击,3000辽东铁骑英勇奋战,李如松更亲率千余骑兵增援猛攻,鏖战昼夜日军难以取胜而撤退,为朝鲜壬辰倭乱首次和谈奠定基础。
李如松性格桀骜不驯,像极汉代冠军侯霍去病,长途奔袭战术在“宁夏哱拜之乱”与“朝鲜壬辰倭乱”充分发挥,哱拜之乱维护西北稳定,壬辰倭乱为朝鲜军民反击赢得时间,才能够彻底击败日军维持东北亚稳定,足以担当“英雄”称号!
我心目中的大明英雄是一代圣人王阳明
王阳明是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学家。史料记载,王阳明用兵如神,当时围剿南赣土匪、平定宁王叛乱、平息思田***,立下的盖世奇功,震惊朝野!这些成就,也给王阳明心学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我猜想,***如王阳明没有战功,终其一生只是讲学的话,“心学”会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而存在,他的名字会以哲学家、教育学家的身份载入史册,但不会对后世产生重大的影响。
史料记载,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对王阳明佩服得五体投地。1905年,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大败俄国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之后,当日本***为他举办庆功宴时,东乡平八郎高举起一块腰牌,上面写着七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据说,日本明治维新也是深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日本人十分看重阳明心学中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和强调实践的说法。据一位以研修生身份去过日本的老板讲,日本人坚信:“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王阳明心学中“放弃小我,成就大我”的思想,培育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一代伟人***,年轻时在湖南一师时期所写的作文《心之力》,其实是学习王阳明心学的心得体会,当时得到了杨昌济老师的高度评价。《心之力》开篇就是“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与王阳明心学思想相吻合。一介书生***,在战场上能够指挥若定,用兵如神,或许也是得到了王阳明军事思想的启发。
其实王阳明指挥的三次战役,在中国战争历史上,不过是三朵浪花,不值得一提。但他指挥的这三次战役所表现出的作战艺术,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每次战役,他都打得非常漂亮,省钱省力省时,令人叹为观止。
大明王朝英雄辈出,涌现了汤和,徐达,蓝玉,戚继光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不但军功卓越,而且青史留名。
在这么多的大明英雄人物中,戚继光东南抗倭,北方抗蒙,并给世人留下了许多军事著作,无疑是我们心目中的明朝大英雄。
明朝倭寇祸害沿海,戚继光怀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之心,赴东南沿海抗倭。
浙江沿海是当时倭寇活动的中心地区,戚继光组织并训练了一支由农民、矿工组成的新军。新军釆用“鸳鸯阵”作战,专门克制倭寇擅长的重箭、长枪作战,取得一系列平倭的胜利。这支新军,屡战屡胜,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戚家军”。
公元1561年,倭寇数千人,驾一百多支战船,大举侵犯浙江台州地区,戚家军闻讯,神速迎敌,在台州一带九战全捷,全歼敌人。
戚继光两度入闽抗倭,并乘胜南下福清,直捣牛田,连克倭寇60余营。后因战功,戚继光任福建总兵官。
戚继光东南抗倭取得节节胜利后,从此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日趋安定。而戚继光不但在抗倭战争中战功累累,而且赢得了沿海人民的称颂。
明朝虽然把蒙古人赶往北方,但是蒙古军事实力仍然强大,时不时进犯中原。明朝为加强北方防务,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之为九边重镇。
公元1567年,戚继光开始镇守蓟州,于是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蓟镇由戚继光负责。
戚继光根据边境实际情况,提出“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的边防战略并实施,屡败蒙古诸部的进攻,后因战功迁左都督。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以下一点拙见,欢迎讨论。
要说起明朝英雄人物,前有土木之变中力挽狂澜的于谦,中有抗倭名将戚继光,后有抵御后金的袁崇焕,确实可谓英雄辈出,威名远扬。
但这几位小可看来都不足谓之大英雄,英雄者,有能有才,关键还要有德,三者缺一不可。而恰巧有这么一位,三者兼有,那就是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的俞大猷。
俞大猷并不是出自显赫之家,本是福建泉州府下一农村子弟,早年师从赵本学,学的兵法武功。是武术名家,后来传下了“俞家棍法”,丰富并且发展了少林拳,编写了《剑经》一部。
与戚继光17岁承袭父亲职位不同,俞大猷是通过一路发愤努力,在嘉靖十四年,正儿八经参加武科会试进入官场的,而且这时的俞大猷已经32岁了,可谓来之不易。
初入官场,俞大猷即被授予千户之职,守卫金门,[_a***_]没有能力,是不可能授予这样的官职,从此,开始了自己军事生涯的一生。
由于倭寇的骚扰,明朝东南沿海一带自太祖朱元璋时期就不得安宁,这一直困扰着明朝统治者。
因此,抗倭一直都是明朝统治者急欲消除的大患。出生于福建的俞大猷,深知倭寇为患的威胁和破坏,而抗倭成为了俞大猷为官生涯的中心,也成就了俞大猷英雄的威名。
嘉靖三十四年,52岁的俞大猷于浙江嘉兴斩倭寇二千多人;第二年,平定浙西倭患以及舟山倭寇巢穴。
嘉靖四十二年,会同戚继光等人给予倭寇强烈打击,收复兴化城,也就是现在的福建莆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明英烈 明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明英烈 明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