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敦煌和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敦煌和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纸历史记载
《唐六典》注和《翰林志》均载有唐代朝廷、官府文书用青、白、***藤纸,各有各的用途。陆羽《茶经》提到用藤纸包茶。
《全唐诗》卷10收有顾况的《剡纸歌》,描写浙江剡溪的藤纸时说:“剡溪剡纸生剡藤,喷水捣为蕉叶棱。欲写金人金口渴,寄予山明山里僧。”
《全唐文》收有舒元舆《悲剡溪古藤文》,作者悲叹因造纸而将古藤斩尽,影响它的生长。藤的生长期比麻、竹、楮要长,***有限,因此藤纸从唐代以后就走向下坡路。
从历史文献上看,桑皮纸、楮皮纸虽然历史悠久,但唐代以前的实物则很少见到,隋唐时期皮纸才渐渐多了起来。
敦煌石室中的隋代《波罗蜜经》是楮皮纸,《妙法莲华经》是桑皮纸。唐代《无上秘要》和《波罗蜜多经》也是皮纸。传世的唐代初期冯承摹神龙本《兰亭序》也是皮纸。
唐代时期的敦煌人口有多?
唐朝历时近300年,这个时期敦煌人口的数字肯定也是变化的,可以根据史料记载推算大致人口数量的时期大约这样几个:
1.隋末唐初。这个时期敦煌的居民构成是以鲜卑为主(慕容鲜卑的吐谷浑部),汉、羌(就是宋朝时的党项)、吐火罗、突厥(包括回鹘)等多民族为辅,李渊称帝时,敦煌属突厥领地,但是鲜卑高度自治,此时敦煌估计有三万七千居民,鲜卑大约两万。
2.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与回鹘联手,消灭突厥人,顺便打击鲜卑和吐火罗。唐军破城后,城内居民尚余一万七千余人,但汉族(当时叫中原人)人口可能占到半数以上。鲜卑几乎完全消失。
3.玄宗天宝年间。这时敦煌有将近八万人口,是整个唐代最繁荣的时期。其中汉族大约五万(有三千人是军队),羌人大约一万,其余为各族。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城中有将近一千名来自***地区的商人及其家眷,城内那些裹着面巾的美女,成为一道风景。
4.德宗李括时期。安史之乱结束后,回鹘和吐蕃“勤王”的军队,杀光了城里的男人,掠走了城里的女人和财富,德宗时期,敦煌城只有五千人,大多是羌人,据史料载,此时城内已无中原子弟。
5.文宗李昂时期。敦煌得到恢复,人口大约六万,但主要是东进的沙陀族(突厥一部,最初实为突厥奴隶,突厥衰落,该族乘机翻身,属混血部族,有大量中原血统),此时城中大约有一万左右的中原人。
6.哀帝李拀时期。此时敦煌早已彻底脱离唐朝廷的管理,由于黄巢起义的缘故,中原人大量逃亡到甘肃、青海一带,朱温当政之前,敦煌人口一度达到十万以上,且大多是中原人。
敦煌莫高窟和法门寺的历史?
莫高窟的历史久于法门寺的历史。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据传,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敦煌和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敦煌和唐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