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官职巡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官职巡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黜置使”是多大的官?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置使。黜置使的权力是很大的,可以不上报直接处置一些违法犯忌的官员,可以罢官可以入狱甚至直接处决。
基本内容:
1、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置使。黜置使的权力是很大的,他可以便宜行事。也就是说他可以不上报直接处置一些违法犯忌的官员,可以罢官可以入狱甚至可以直接处决。
2、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州或部,每州设置刺史(或称牧)一人监察所有的郡国。隋唐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或则郡。称州时长官为刺史,称郡时为太守,刺史实际上等于太守。
3、唐代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起初是派专员出巡各州,称为黜置使(有权罢免或提升地方官员,也可称钦差)。后来全国分为若干道(例如剑南道,江南道,河南道等),每道派京官一人巡察所属州县,先后称为巡察使,按察使,***访处置使,观察使。
4、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5、官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派李靖等13人为“黜陟大使”,二十年(646年)又派大臣以六条巡察全国各地,考查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玄宗、肃宗时,亦曾遣使出巡。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为推行“两税法”,又在各道设黜陟使,以统一税制,同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后废此官。
州牧和刺史分别是什么级别的官,两者之间谁更大,职权上又有何区别?
先谢谢您的邀请,在《三国演义》,州牧和刺史是经常会出现的两个官职,很多朋友弄不明白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从本意看,“牧”是管理人民的意思,“州牧”就是指一州之长,“刺”即检核问事,“史”为御史。“刺史”则是监察御史之意。刺史之职始于秦代,汉初得到发展完善,汉武帝时期,分天下为十三州,每一州设一刺史。其主要职权是“监察”郡一级官员。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直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才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的职权得以最大化。但此时“刺史”的官职并未消失,而是与“州牧”并存。
州牧和刺史同属州一级行政长官,级别上应该算是平等的,但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1、职权不同
汉朝时州牧负责地方行政工作的一切大小事务,刺史只是负责巡查地方官员,起到监督作用。
2、设立背景不同
设立刺史是为了实现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控制,便于管理;州牧主要是为了各州自己招募兵勇,守备城池。
3、中央控制力度不同
刺史一开始属于中央编制,是汉武帝时期派到下面巡视地方的干部。
汉武帝把全国分成13个大州,每个大州派一个刺史去巡视,所谓“刺”,就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后来刺史就渐渐演变成地方官了。
州牧是东汉时期为了镇压黄巾军而设立的
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来影响有限。东汉末年,黄巾作乱,***军力捉襟见肘。汉灵帝听从宗室刘焉的建议,再次设立州牧,权力极大,相当于土皇帝。这也为日后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
刘焉身为宗室,却是包藏私心。他看到天下即将大乱想找个地方避祸。一开始他想做交州牧,但是有人告诉他益州有王气,所以又改成益州牧。到了益州后暗中支持五斗米教在汉中割据,阻塞和朝廷的联系,关起门来当土皇帝。
总结,州牧和刺史是同一级别,但是州牧更有实权。
大家好,我是小生学史,谢谢邀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州郡县制。
县就相当于现在的县,郡下辖多个县,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县令和郡守分别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和***。
汉朝,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郡县官员***,设置了州,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每个州设刺史一名,下辖若干个郡。
看起来这时候的州就相当于现在的省,但实际上并不一样,因为那时候的州并不是行政区域,只是一个监察区域,而州刺史也不是现在的***,只是对州辖区内的郡县进行监察,而且刺史也不是常驻州,属于中央官员,只是不定期的对辖区进行监察。
由于汉朝还没有实行九品中正制,所以还不能用品阶来衡量官阶,但可以从俸禄上来窥之一二。
刺史的俸禄为600石,而郡守2000石,所以刺史只能算是国家的中级官员,实际上比郡守还低了好几个等级。所以刺史在职权上相当于现在省检察院的检察长,只是常驻不在地方,而是在中央。从薪水上看,刺史的级别并没有达到省检察长的副部级级别,应相当于厅局级的干部,但刺史制应该已经是现代“一府两院”制度的雏形。
西汉末年,反***武装斗争风起云涌,为了增加地方的武装防御能力,刺史改制为州牧,这时的州已经是行政区域了。
这两个职务以东汉为准,毕竟隋唐时期的州已经不是省级行政区,而是大约郡级。
两汉时期,大体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每个州设置刺史。
刺——侦查。史——御史。
所以刺史就是州监察官,对辖区各郡的官员及行政流程进行监督。但地位低下,俸禄只600石,与普通县令相同。面对2000石的郡守国相,无法统筹军政。所以184年黄巾***沉重打击冀豫兖青,刺史位卑言轻,辖制军队少,郡国长官有区域限制,原有郡县二级行政区划不再适宜镇压黄巾。
188年,宗正刘焉急切想逃离洛阳,因为此时宦官与外戚的决战即将爆发。他向汉灵帝说...地方郡国官员卖官鬻爵,刺史已不能制约,建议恢复西汉曾经的牧伯制,派元老重臣或者宗亲去坐镇各州,统管军政,绥靖地方,以为中枢屏藩。并以身作则请求去交州那个边远地方任交州牧。
汉灵帝很高兴。后面刘焉听说益州有天子气就转而请求去益州。汉灵帝又封黄埔嵩为冀州牧,黄琬为豫州牧。所以州牧是真2000石***。比郡国长官2000石还高,统管军政。相当于明清时期总督+本省巡抚,而刺史只是省监察御史。
当然,汉末混战,官职同样混乱,如刘表最初只是朝廷派遣的荆州刺史,匹马入荆州被地方豪强蔑视,依靠蒯蔡家族杀地方宗豪55人后控制荆州,就自称荆州牧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官职巡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官职巡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