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的舟山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的舟山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宁波徐氏历史?
宁波徐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当时徐达的后代徐允忠因军功被赐姓徐,并封为宁波卫指挥使。他的后代逐渐在宁波地区繁衍,形成了今天的宁波徐氏家族。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宁波徐氏家族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文学家徐一鸣、画家徐渭、书法家徐文长等。此外,宁波徐氏家族还出了许多官员和商人,他们在商业和政治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近代以来,宁波徐氏家族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家族凝聚力,家族成员在文化、教育、商业等方面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舟山长白岛刺棚庙来历?
长白岛刺棚庙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长白乡长白岛,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因庙内供奉着关羽而得名。关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英雄人物,被尊称为“武圣”、“关公”等,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和传奇人物之一。
据传,长白岛刺棚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当时关羽被尊奉为“武圣”,庙宇也随之建立。
长白岛刺棚庙是一座传统的中国式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庙会活动会在这里举行,吸引了许多信众前来祭拜和祈福。此外,庙内的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也备受游客青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和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舟山长白岛刺棚庙的一些信仰和传统习俗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分歧。因此,游客在参观时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和尊重当地的信仰和习俗。
听到去找一个叫蓝叔的道长,一路问过当地居民,没有这个人,于是打了一个车,绕道岛的当头,直奔我地图选好的地方,到了一个庙,听说这个庙是应为以前建庙的地方是个刺棚,对着一个海湾,以前海浪打翻船,尸体都会往刺棚这个方向冲过来,后面有些其它原由在这里就建了一个庙,这个庙无人守,没居士,但当地百姓都知道很灵验,经常治好了一些祈福信众的病
明代后期浙江的督抚驻地为何设在镇海?
督府指的是“总督”与“巡抚”(总督管军务,巡抚管行政),最初是由中央派六部以及都察院的官员到各地帮助三司处理政务的职位,景泰朝之后为各省常制,权力逐渐压制三司,成为各省权力的制高点。
浙江督府也与其它省不太一样,督抚衙门不与布政史衙门在一起,布政使衙门设在杭州,而督抚衙门却在杭州、定海(即镇海,明朝称定海,在这里统称定海)都设有衙门。到了明朝万历后期,督抚彻底定驻定海。
至于为何如此,深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定海是我国唯一与大运河相通的不冻港,也是渚蕃贡船最先要接受检查的地方,所以此地常受倭寇侵扰,在定海没督抚衙门是为了保护各蕃国贡船。
第二是为了方便指挥围剿舟山倭寇1387年(洪武二十年),因倭寇占国昌县(今舟山)为巢做乱,朱元璋便废国昌并入定海,居民迁往内陆,只留少数军人守卫舟山城。在明朝后期舟山便成了倭寇聚集之地。自1547年首设浙江巡抚之后,巡抚成为常设官职。嘉靖三十五年,胡宗宪总督浙直福军务,驻地不断变化。嘉靖三十六年,为彻底消灭以舟山为巢的倭寇,驻定海督师,十一月,诱捕倭寇头目王直,三十七年春,围剿王直在岑港的同党,十一月将其彻底肃清。招宝山上的《平夷碑》上所记“公自戊午三月视师海上,迄十有一月乃罢,而定海实惟驻节之所。(戊午指嘉靖三十七年),说明此时定海是督抚衙门唯一驻地(总兵驻地后来也去了定海,也是为了保护蕃国贡船)。
第三是为了确保西北九塞之节镇以及京师的安全(因为定海是我国唯一与大运河相通的不冻港)到了万历十一年,总兵、巡抚再次设杭州、定海两处衙门。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后,明日彻底决裂,倭寇更加倡狂。二十九年总兵再次定驻在定海。到万历四十年,明朝正式确定镇海为浙江巡抚驻地。吴礼嘉撰写的《中丞公抚浙去思碑》末尾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我西北又不资矣,余因感国家奠鼎燕蓟,借九塞之节镇以御夷,借濒海之节镇以御倭……讵知西北吏士常仰粟吴越,而吴更以越为咽喉。***令鲸波弗戢,则悉土之毛尚无以佐军兴,而于何时塞上?故抚浙而效功不独浙也,六幕并受之;抚明州而效功不独明州也,两浙并受之。以公建牙仗,肤功宣炳行,且铭旗常与日月并耀。清汉宁,俟海壖之片石,章不朽然。勒公伐而于浙之重地也,则坚珉亦为公重矣。”赞扬了高举确保了西北九塞之节镇以及京师的安全做出的功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的舟山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的舟山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