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初中明朝历史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初中明朝历史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前期是指哪些年?
目前学术界对明代历史分期的划分是:前期(开创时期):洪武朝至英宗朝王振专权(1368-1441)中期(积弱和改革时期):正统七年至万历十年(1442-1582)后期(衰败时期):张居正去世至明亡(1583-1644)这是传统划分方法,有的学者习惯将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之变”作为前、中期的界限也有学者对万历时期为衰败时期表达了不同看法,并不认为明朝衰亡始于万历朝。
想了解明朝历史,看哪本书好?
1、看你想做什么了,搞学术的话得先看史、再看传,然后就是定专题看某几个人的专著。卓一筛选你感兴趣的人或者专题
***设你对明朝的王阳明感兴趣,读书的顺序就是
明史(对王阳明感兴趣)→王阳明传(详细了解他)→传习录(王阳明的著作),这么一圈下来,你就基本了解关于王阳明的这个课题了。
2、如果是想简单的了解明朝历史。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通俗易懂,语言诙谐幽默,而且大多数符合历史。读起来不枯燥。另外后半段你一定会喜欢上王阳明的,他是一个超级全能的人。
我觉得如果只是想了解明朝历史,还是推荐你读《明朝那些事儿》。推荐的理由就是这本书用简单诙谐的文字书写了历史。作者用词幽默,十分吸引人,读起来不枯燥无味,简直可以说是能酣畅淋漓的读完。书中对待历史却是严肃的,这本书带给别人一个鲜活的明朝,朱元璋,朱棣,朱允文等人在作者笔下成了活生生的人物,而不仅仅是文字而已。很难想象,会有人用这种办法书写历史。
因此,如果你不是明朝历史研究者,就是单纯的想要了解明朝历史,还是强烈推荐你读《明朝这些事儿》。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的我是最有体会的。因为上个月我特地买了全套的二十四史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有明史专家吴晗编写的《吴晗论明史》。可以说这些都是网上比较热门的,关于学习明史的书籍都被我买来了,虽然花了不少钱,心疼。但是知识是无价的,值得!
对于这几本书的评价,网络上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明朝那些事儿》虽然很火,但是里面很多故事情节却是和正史有很大的出路,不适合真正研究明史的人来看。对于《明史》来说,又因为是清朝人编纂的,里面很多历史事件已经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段然不可信。
△我自己购买的二十四史
做为真正读完这些书的人,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首先作为一个大学读的是工科男的我,从高中时期只是学过一年的历史。对于明朝这个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并没有太多的导演愿意涉足明朝历史。所以,本人对明朝的历史不是太了解,可以说是处于知识荒漠化。可以说,我是连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名字和顺序都搞不清。
我们知道,古代史书的记载几乎都是断篇的,每个人物之间的联系都不是很大。甚至同一篇文章,上一句话可能说的一件事,下一句话突然话锋一变,突然跑到其它事件上了。可以说是在思维逻辑相当的混乱。如果说你对这个朝代的历史人物的关系不是太明朗的话,我觉得不用看两篇你绝对会晕。
△黄仁宇著的《万历十五年》
这还不算最难得,古代史书多是文言文,如果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基本很难读顺溜。除非你是专业人士,不然绝对挑战难度相当大。我的文言文功底总的来说还算可以,但很多时候看《明史》都会在一些关键字眼上卡住。有点强迫症的我就必须再去翻阅搜索书籍,可以说是相当费力。这点你要是专门的学者专家,靠研究《明史》吃饭还可以,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出于兴趣。所以,大可不必。
这时我就给大家说下,我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根据众多史书编写的一部奇书,为什么说是奇书呢?他改变了人们以往写历史枯燥乏味的单调写法。改变了历史只能记述,不能有太多的个人情感意识在里面。但本书作者通过现代化的语言,把古代史描写的绘声绘色,给人感觉就像是在看小品。
△明史第一人吴晗著作《吴晗论明史》
诚然,他写的有些故事情节可能是禁不起推敲的,但总的历史人物关系和脉络都是准确无误的。对于我们熟悉明朝历史有很好的帮助。最起码他能快速的让我们知道谁和谁是什么关系,那一年发生了什么事?至于背后的原因,我们还需要自己多思考。同时还可以多读如黄仁宇等人著作的书籍来***学习。
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学习明史了,当然我们如果兴趣在高点,并不满足于表面,想着挑战更多的历史。这时候我们在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以后,就可以在读《吴晗论明史》,以及《万历十五年》等书籍了。因为毕竟学习也是要循序渐进的,《明朝那些事儿》可以是你很好的明史入门书籍。
当然这些也要因人而异,如果你本身对明史已经相当了解了,也可以直接去读上面我介绍的其它书籍。因为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更全面的读好历史。希望我的真实学习经历能够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要想真实的了解明朝历史,可以读两个方面的书:
一是读古籍。比如《明史》《明实录》《明会典》等,不过《明史》是清代主持的编纂的,其中有一些观点未必客观,读者在看的时候,需注意甄别。《明实录》共十三部,两千九百一十一卷,1600多万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本书以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是研究明史最宝贵的原始资料,不过这些古文很难懂。
二是读明史专家的书。近代最著名明史专家有吴晗、孟森、黄仁宇等人,他们的学术研究如吴晗的《明史简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孟森的《明史讲义》等都是关于明史的权威之作,又是白话文,是了解真实的明朝历史重要途径。
明朝的领土到底有没有4800万?权威为何说明朝是历史最小朝代,巅峰时期领土仅有500万国?
一般按照现代的人的思维来开,明朝只有两京十三布政司的核心圈才能称之为国土,这里是朝廷的直辖区,这一区域内的人民是直接给明朝***交纳赋税的核心本土。
接下来是明朝的羁縻区,主要包括西南诸土司,以及辖今东北地区与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奴尔干都司,辖今西藏地区的乌斯藏都司,辖今青海及川西地区的朵甘都斯,辖今甘肃西部地区的东哈密诸卫等。 土司区的官员虽为中央***任命,但不为中央***委派,他们一般由当地的土著首领担任。土司官员定职后,具有优先世袭权。 它们在辖区内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朝廷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允许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习俗管理民事与司法,但一般不享有独立的自卫权。 而东北的奴儿干都司独立性更强一些,应该还是属于藩属而不是直接的疆域。
到明朝后期领土大约有570万平方公里。
1,亚洲的面积是4450万平方公里,所以明朝的面积无论怎样算都不能有4800万平方公里,不知道出处在哪?
2,历史上最小的朝代,***如以传统的大一统王朝来比较的话,那么就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九个朝代。
以巅峰时期的领土算,明朝的面积也只比元朝、清朝、唐朝小,大约在9***万平方公里左右。
即使以王朝末年的领土算,明朝也有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数字与秦朝最大之时的面积相当,但远大于北宋巅峰时期的领土面积,北宋最大的时候也才280万平方公里。
因此,明朝肯定不是面积最小的朝代,而是面积最大的之一。
3,明朝的领土面积究竟有多大?
在清朝之前,我国传统的中原王朝是没有完全确定的边界(宋朝除外)。
整个东亚就是以中原王朝的华夷朝贡体系,周边只有臣服程度的区别。***如以现在的领土概念,那么明朝确实就只有两京十三省,大约350万平方公里。
但大明的羁縻统治地区在国力强盛时期绝对是应当算到版图之内的,比如东北的奴儿干都司、***的乌斯藏都司等,这便是大明版图面积9***万平方公里的由来。
清朝的面积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到最后,要得益于西方划界条约的产生,西方列强确实割占了清朝许多领土,但也从法理上承认剩下的领土都属于清朝,这是与我国古代王朝末年四分五裂的局面最大的不同,正如[_a***_]从未统一,但法理上的中国一直存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初中明朝历史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初中明朝历史资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