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香文化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香文化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香奁体得源于谁的宫体诗?请详细介绍一下?
“香奁体”指一种专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多绮罗脂粉之语的诗歌体裁,又称艳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香奁体。 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清 赵翼《怀清桥》诗:“挽诗难用香奁体,寃魄犹留血影砧。”另有宋代诗人陈允平的《香奁体》一诗。
代表诗人:
韩偓,中国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10岁即席赋诗。龙纪元年(889)始登进士第,一度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回朝后拜左拾遗,迁左谏议大夫。后因忤触权臣朱温,贬濮州司马,于是弃官南下,这期间,唐王朝曾两次诏命还朝复职,皆不应。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九严”。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叶茵(1199~?)(生年据《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齿逾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萧闲自放,不慕荣利,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同时代诗人徐矶、林洪等相唱和。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香奁体诗一
相思独向小窗明,试翦春衣趁晚晴。
还觉此情丝样小,欲裁不断奈何情。
香奁体诗二
千里相民两寂寥,东阳应减旧时腰。
檀木香的来历?
檀香自古以来便深受欢迎,从印度到埃及、希腊、罗马的贸易路线上,常见蓬车载满着檀香。许多古代的庙宇或家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可能是檀香具有防蚁的功能。
檀香的焚香需求量不少于檀香木,檀香独特的香味,具有安辅作用,对于冥想很有帮助,因而广泛被用在宗教仪式中,特别是印度和中国,对檀香的需求量至今丝毫不曾减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
早在唐朝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就有记载,因为蟒蛇喜欢盘踞在檀香树上,所以人们常以此来寻找檀木。***檀的人看到蟒蛇之後,就从远处开弓,朝蟒蛇所据的大树射箭以作标记,等到蟒蛇离开之後再去***伐;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檀香;释名;旃檀、真檀:辛、温、无毒;主治:心腹痛、肾气痛、噎膈吐食、风热肿毒”。北京雍和宫内一尊高26米(其中8米埋在地下),直径3米的雕像,就是7世***喇嘛为感谢清***帮助他平息一次叛乱,特地出重金从尼泊尔买的一根巨大的檀香木,动员成千上万人,花了三年时间运到京城,请能工巧匠雕刻成的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
檀香是一种半寄生常绿乔木,檀香一旦选定它的寄主,就会终生与之相伴相生,被人昵称为“夫妻树”或“情侣树”。2003年12月***总理参观华南植物园的檀香树时,看到这种奇妙的现象,爽朗地开玩笑说:“植物界竟然也有这么动人的爱情故事!”然后邀请他的夫人一起与夫妻树合影,以示相互祝愿......被传为佳话。
檀香木雕刻出来的工艺品更可谓珍贵无比。家中摆放芳馨经久。檀香木置于橱柜之中有熏衣的作用,使你的衣物带有淡淡天然高贵的香味。能驱邪避小人,提高你的亲和力,有助你的事业。
一般的人往往把檀香和檀树混为一“檀”,就连药物学家李时珍当年也未能清楚檀香和檀树的区别。其实,它们不是同一类植物。檀树属豆科大乔木,主要指黄檀属的树种。黄檀属,全世界约有120多个树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25种,分显心材与隐心材两大类,显心材者现一般归“红木”类,通常有“酸枝”或“香枝”之名,是名贵家具和高级雕刻用材;隐心材者俗称“檀木”,一般心边材无区别,材色浅黄或黄褐,有“软黄檀”和“硬黄檀”之分。我国海南特有的“降香黄檀”因具深色心材(海南称“格”,药用名“降香”),故从硬黄檀类的海南“黄檀”中分离出来 ,成为举世闻名的“黄花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香文化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香文化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