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都城历史,明朝的都城历史简介

kodinid 4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都城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的都城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都城面积?
  2. 明朝的首都以前叫什么?

明朝都城面积

南京故宫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又称明故宫,旧称紫禁城,皇城面积6.53平方千米,宫城面积1.16平方千米,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礼制秩序的典范,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

  南京故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六年,布局依《周礼·考工记》中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为原则。皇城周长10.23千米,宫城周长3.45千米,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中央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

明朝的都城历史,明朝的都城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前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

  南京故宫开创了皇宫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然,也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建设的杰作。

  整体布局、建筑形制都成为后来明中都和北京城的设计蓝本,并深远的影响了中国明代王府韩国首尔景福宫、越南顺化紫禁城、琉球国首里城等宫殿建筑的布局与形制。其建筑风格、装饰风格作为中国明清官式建筑的母版,影响至今。

明朝的都城历史,明朝的都城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皇城又称南京故宫,也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建造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南京城

明朝前期首都

明朝的都城历史,明朝的都城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南京城,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府治所在地,亦是明朝前期首都,后期陪都,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其规模之大,史上诸城均难望其项背,面积逾230平方千米,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

明南京城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28年,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的杰作,在“中国即天下,天下即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影响下,依照《周礼》为原则,根据“三垣、二十八宿”的星象,结合南京虎踞龙盘、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而筑,成为中国礼教制度、传统堪舆天象和自然地理相结合的典范,独树一帜。

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方军事、政治中心。

1956年10月,江苏省人民***公布明故宫遗址、南京明城墙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院公布南京明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院公布明故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者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明朝的首都以前叫什么?

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改为北京。明朝首都朱元璋时期是现在的南极(应天府),后明成祖朱棣北上迁都,改国都为北京(顺天府)。

明太祖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明成登记后祖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封号。

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部分宫殿被李自成放火烧毁,清初又重新修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的都城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的都城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南京 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