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的文化历史背景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的文化历史背景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
政治: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于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并于606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经济: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隋朝还在各地修建粮仓,储备粮食,存粮达到可食用数十年,另外还修建大运河,方便南北经济文化发展
文化: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当时有专门研究音律学的著作,也有不错的散文与诗歌。在南北朝时,南朝文学讲究声律和彩色,北朝文学讲究质朴切实用。由于南朝艳丽的文学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学大多承袭梁陈学风,没有新的突破
隋代大索貌阅的背景?
大索貌阅
“大索貌阅”是隋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中一项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的措施。
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 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的文化历史背景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的文化历史背景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