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渊灭隋朝的历史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李渊灭隋朝的历史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渊太原起兵读后感?
大家都知道李渊起兵最终成立了大唐帝国,起兵的时候恰到适宜,本来李渊在隋朝就相当于一方霸主,过的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日子,在关键时候敢赌敢冲,最终在群雄逐鹿下夺取政权,也反映一个人如果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不去把握机会,会平庸一辈子的,关键时候就要变!
与其说是李渊起兵,倒不如说是他的儿子李世民起兵更帖切些。隋末,因隋炀帝无道,以致天下大乱、义兵四起。太原留守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当时只有18岁,但是却胸怀大志,眼见得大厦将倾,李渊却毫无夺取天下的意图,心中怎能不急?但是他年青德薄,只有先通过父亲这一关。于是儿子数次劝说父亲起兵,但是都没有成功。可见李渊的志向并不是很大的。那么李世民又做了什么呢?
这个时候两个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两个人,是一对朋友,一个叫刘文静,一个叫裴寂。刘文静是李世民的好友,裴寂是李渊的好友,也是李渊的属下,官封晋阳宫副监,专管隋炀帝的宫人(就是太监和宫女),李世民听说刘文静认识裴寂,于是打起主意来。《旧唐书——列传第九——裴寂、刘文静》详细记载了如下的事:“时太宗将举义师而不敢发言,见寂为高祖所厚,乃出私钱数百万,与寂博戏(***),渐以输之。寂得钱既多,大喜,每日从太宗游。太宗见其欢甚,遂以情告之,寂即许诺。”于是有一天裴寂请李渊饮酒,李渊被灌得大醉,就睡了过去。裴寂便将一名隋炀帝留在晋阳宫的宫女推到了李渊的床上。李渊醒后大惊,睡了皇帝的女人,还能活吗?这时裴寂便向李渊摊牌:“今天下大乱,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众情已协,公意若何?”李渊又恼又怕,只得说:“我儿诚有此计,既已定矣,可从之。”
隋朝灭亡对唐太宗的影响?
唐太宗鉴于隋朝灭亡的原因 ***取一系列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措施 最后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用更好的施政方针
一,虚心纳谏,吸取隋炀帝听不进反对甚至是不同意见导致君臣不能同心的教训。二,体恤民力国力,不轻易搞楼堂馆所建设,多搞农林水利设施建设。三,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各种徭役赋税。四,提倡节节俭,不抗奢华浪费。五,大力整顿吏治,做到***廉洁高效。六,提拔各种治国人才........各种各样的利国便民的措施最终成就了李世民在位期间的贞观之治
李渊是隋朝的名门望族,为何最后选择了起兵反隋?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隋炀帝在江都被孤立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密友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密谋起兵造反。在李渊不知情的情况下,李世民和其志同道合的好友把计策定下来。李世民想把谋反的计策告诉李渊,又害怕李渊胆小,不听。于是李世民找了好友商议,利用美人计来,所谓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李世民安排了两个晋阳宫的美女来陪他老子喝酒,用现在的眼光是很难理解的,你的老子竟然要你来安排两个美人陪喝酒,不怕你妈妈吃醋吗?不过这都没关系,所谓英雄能做常人所不能为之事,很正常嘛,当夜李渊就喝醉了,然后两个美人自然就陪着李渊过夜了。随后裴寂告诉李渊,安排宫女侍奉,事情暴露后也是杀头的罪,我这样做也是为了你下定决心起兵啊!您现在也是大权在握,而且还广纳贤德的人,收留了许多造反的人,那隋炀帝也是要起疑心的啊,更何况您也是贤德的领导者。然后李世民也乘机告诉了李渊他的***。李渊刚开始也是不同意,还说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可是在经过了头一夜的美人计,裴寂的马屁下,李渊最终还是同意了起兵,这时候才对李世民说“我这么爱你,怎么忍心去告发你呢”。
于是这样,轰轰烈烈的起兵造反就在一出儿子送美人给父亲定下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渊灭隋朝的历史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渊灭隋朝的历史意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