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历史节目明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历史节目明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韩国人拍的明朝纪录片?
《万历朝鲜战争》(又名《壬辰倭乱》),将讲述日本前关白(关白是日本在***成人之后,协助***行政事之职)丰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派兵入侵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并最终击退日本的故事。《万历朝鲜战争》是央视将与韩方合拍的纪录片,2015年出品。
万历援朝战争之后明军和朝鲜军是否有能力进攻日本本岛?
万历援朝战争之后,明朝如果决心进攻日本还是有可能取胜的,这次跟元朝忽必烈进攻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日本有带路党——萨摩藩的配合。
萨摩藩跟丰臣秀吉积怨颇深,在扩充领地的时候受到丰臣秀吉“***征伐”的打压,后来一直是缩着脑袋当乌龟,朝鲜战场也是被逼参战,还要在朝鲜战场表现出英勇的萨摩武士形象,不然丰臣秀吉会有疑心。
那个时候,萨摩藩的***取“二头政治”模式,岛津义久、岛津义弘一起合作,捍卫萨摩藩的利益。岛津义久偏内,搞的是内政建设;岛津义弘是猛将,主要负责对外的军事行动。
在岛津义久的身边有一名来自明朝的医官,他写的《徐文定公集》里记载着萨摩藩的心愿:“以四万萨摩之兵,加以二三万明国之精锐,二者合力袭入京都,必取秀吉之首级。”这位给岛津家看病的医官,还肩负着向明朝提供情报的任务。
萨摩藩所在的鹿儿岛,到明朝的距离,与到丰臣秀吉所在京都的距离差不多,大概在1000公里。萨摩藩是一个与明朝、欧洲等地有友好通商的地方,思想相对来说比较活跃,看问题也比较有全球眼光。
据说,甚至岛津家派遣的谈判使者都已经到了福建,不过由于明朝没有意愿进攻而作罢。
在朝鲜战争的早期,在明朝内部的官员当中,甚至就是万历皇帝本人,都有过调动大明军队以及附属国军队,直接渡海登陆日本作战的想法。
我是军事妹子,从当时的情形看,大明是没有能力渡海攻打日本的。
万历朝鲜战争消耗了明朝大量的国力,严重的加深了明朝国内的统治危机。两次远赴朝鲜虽然只是数万人参战,然而在当时数万人的后勤补给也是明朝难以接受的,以至于明朝的水师大部分时间都奔走于烟台及仁川这一水路来运输补给物资,大量战船的打造更是进一步的加剧了国力的消耗,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后方的明朝别说是登陆日本本土,就是再次发动对朝鲜的远征都有些力不从心。
图为朝鲜战役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明神宗的荒政,曾经在万历朝鲜战争中的主力辽东骑兵也随着女真族和明朝的关系疏远而不在听命于明朝,而没有强悍的辽东骑兵明朝即使是登陆日本本土也很难是日本军队的对手。
没可能!明军费了很大劲才将日军逐出朝鲜半岛,自身的损失也有四五万将士。而这些都是大明边防军中的精锐,是明朝的骨血。
这样的消耗对明朝来说,代价是很大的。此战之后,明朝对东北地区的军事控制力大大削弱,为日后满洲人的崛起埋下伏笔。所以,战后的明朝需要休整。
而且,当时的大明海军早已不是郑和时代的大明海军了,战备松弛,也没能力实现对日本本土投送兵力。
再者,战后不久,西南的播州之役又起,这场内乱,明朝动员了十几个省,共计二十余万大军,才将之评定下去。所以,明朝根本没时间理日本,即便有能力也不会去自找麻烦。
既然明军都没能力进攻日本本土,半死不活的朝鲜军就更不可能了……
先看看当时的历史背景,经历了长达100多年的战国时期,日本大名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大部分,被***授予官白(丞相)称号,开始统治日本。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试图以朝鲜为跳板,占领中国染指印度和东南亚进而称霸亚洲。明朝朝鲜和日本在面积仅22万平方公里朝鲜半岛进行了长达七年的厮杀,最终日本战败逃离了朝鲜。
首先,明朝出征日本的难度太大。明朝军队要进攻日本无非只有两个路径:陆路和海路。如果通过陆路,需要穿过朝鲜南北1100公里,然后需要通过朝鲜与日本之间的180公里朝鲜海峡,路途遥远,后勤压力太大。至于海路,明军不仅需要强大的海军,而且海上风高浪急难度更大。
图为丰臣秀吉
其次,在长达7年的援朝抗倭战争中,明朝损失惨重,无力进行下一次战争。明朝不仅伤亡了3万多名军士,而且耗费了不计其数的钱财。《明史·兵志》上说:“朝鲜用兵,百万之积俱空。”有学者计算,明朝为抗倭援朝战争七年的总支出,应该不少于两千四百万两白银,相当于明朝两年半的总收入。下图为朝日战船
最后,明朝进攻甚至占领日本获得的收益太低。明朝就算动用几十万军队与日军再打个七年,也未必能够占领并征服日本。即使明朝能占领日本,明朝能获得什么?明朝起码需要在日本驻扎十万明军才能维持在日本的统治,长此以往,耗费无数。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狭小,若明朝指望征收农业税收回成本无异于奢望。明朝具体日本遥远,一旦驻扎日本的将领举旗造反,明朝将无计可施,望洋兴叹。
总之,在封建时代,明朝进攻甚至统治日本的代价高昂,进攻占领日本得不偿失。
明朝的《大明律》为何在日本、朝鲜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明律》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制定的有明一代的法律大典,从草创至最终完成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在中国王朝社会中,《大明律》的修订完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值得令人注意的是,《大明律》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中国,同一时期,东亚的日本、朝鲜受其影响颇大,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
在解答《大明律》在日本、朝鲜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这部法典在两国究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大明律》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明律》在日本受到了一批权臣的推崇,以江户时代享保年间的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为例,他本人热衷于研究明律,也敦促属下文官研究明律。其次,《大明律》对日本的立法指导思想的确立有一定的影响。以明治三年十二月颁布的《新律纲领》为例,这一时期,日本各蕃兴起模仿明、清律风潮,因此,这部律法***用了笞、杖、徒、流、死这种典型的中国律法刑罚体系,后虽借鉴欧美法律体系进行修订,但其根源仍是中国明清时期,尤其是《大明律》。此外,这部《新律纲领》中的许多法律名目仍然沿用了《大明律》,如名例律、职制律、户婚律等。
大明律
与日本相比,《大明律》在朝鲜的影响更为深远。明朝时,高丽使臣来到中国,通过在此地购书的方式将《大明律》传入了朝鲜半岛。4世纪时,高丽国在中国法的影响下编纂律令。到14世纪,《大明律》已成为朝鲜王朝有效的现行法律。而统治者为了推行这部法典,更是将其译成朝鲜文字,并制定明律注释书。最能代表朝鲜法文化成就的莫过于成书于15世纪的《经国大典》,直至19世纪末,这部法典一直是朝鲜的根本法规。《经国大典》受《大明律》影响甚大,可以说,是以《大明律》为基础,结合朝鲜现实情况所编纂的一部法典。例如关于亲属血缘关系的划分与称谓的规定,《经国大典》就仿照了《大明律》中的规定加以修订。由于《经国大典》是朝鲜王朝的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法典,历代沿用不替,因此,《大明律》中的思想也被一直传承下来。
《经国大典》邮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历史节目明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历史节目明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