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知识框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知识框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府兵?
唐自开朝以来府共从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将关中分为12道,即12个行政区域;每道置一军,共12军;又设若干骠骑府、车骑府,分别隶属于12军。武德三年分别授予此12军军号:万年道参旗军、长安道鼓旗军、富平道玄戈军、酒泉道井钺军、同州道羽林军、华州道骑官军、宁州道折威军、岐州道平道军、邠州道招摇军、西麟州道苑游军、泾州道天纪军、宜州道天节军,每军设将、副将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战。
2、 贞观时依隋制,设府兵之最高统帅部门十六卫--其中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屯卫、左右骁卫这十二卫各领军府40至60不等,军号分别为骁骑、熊渠、豹骑、羽林、射声、次飞,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不统府兵;以及太子东宫六卫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诸卫率各领军府3至5不等,东宫十帅府中的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
与隋朝时期的府兵制相比,唐朝府兵制的政令与执行更加相对独立,其组织结构与执行功能发展得更加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府兵制。最初,唐高祖李渊在今天的山西太原起兵发迹,由于局势紧张,未曾建立新的军制,于是依然沿用隋朝府兵制,设立中央卫府及东宫率府统领地方鹰扬府制度,而各卫府的各级军将皆有军号与相应的实权。
唐高祖之后,唐朝府兵制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以中央卫府及东宫率府统领若干折冲府的格局的府兵制。
唐高宗时期的十六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这12卫遥领全国范围内的“折冲府”,拱卫京师;余下4卫是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分掌禁宫诸门守卫,以及作为皇帝禁卫。
因为办公地点在皇宫之南,亦称为“南衙府兵”,与由羽林军构成的北衙禁军互相牵制。
初三历史期末必考知识点?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周易、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孔子、墨子等。
2.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大泽乡起义、刘邦篡汉、东汉兴起、光武中兴等。
4.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南朝文化的盛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等。
唐朝为什么没有文字狱?
与后世相比,唐朝的文字狱是非常轻微的,用后世帝王的眼光去看唐诗,犯“大不敬”或“谤汕”之罪的比比皆是。
宋人洪迈叹曰:“白乐天之《长恨歌》、元微之《连昌宫词》,皆为明皇而发......杜子美尤多,如《兵车行》、《新安吏》、《出塞》,终篇皆是。”
清人也感叹白居易的《长恨歌》:“文章妙绝世,礼教恐未安。律以大不敬,夫何辞罪衍?”
唐朝君主,与后世君主相比,并不以文人诗词定罪。那是因为,唐朝时,是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强盛时期,四海咸平、万国来朝,统治者自然是有一种普天率土无不涵纳的胸襟和自信。你们文人爱咋地咋地,胡乱写上几篇,发泄发泄平时的不如意,是情有可原的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必要去大惊小怪,自行对号入座,以致自寻烦恼。
即便大唐帝国到了山穷水复的迟暮之年,君主们也不屑于从文学作品中捕风捉影,拿文人出气。
话说回来,要说唐朝没有文字狱也是不严谨的。德宗时代的李实造就的成辅端“诗谏”之祸,就是唐朝为数不多的文字狱中的一个典型事例。
严格来说,唐朝也是有文字狱的,因文字被贬官,受到惩处得还是有,文字狱可以追溯到孔子杀少正卯的五条理由,后人尊称孔子为大圣人,对孔子做的任何事都表示无条件支持,唐朝也不例外。但是唐朝的文字狱的确是最温和的,像白居易写的《长恨歌》简直是明目张胆的讽刺前任当朝者了,但是出人意料的长恨歌在当时流传甚广,连7岁的小孩子都会哼唱。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同样也是很露骨的讽刺,但是也好像没有被怎么样,这样的现状可能来源于唐朝的文化开放潮流影响,而且唐朝当朝者为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就在鲜卑族大举推行汉化,所以两个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很密切。且唐文字狱远比不上后代最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皇权专制的程度并不深,唐代很多皇帝还是比较开明。相比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实行了很多措施,文字狱只是其中一种,而且非常残忍,关于明清的各种文字狱,都是为了让人民对君王绝对的服从。唐朝这类的专制皇权思想并不强烈,故文字狱比较温和,或者不严格来说,唐朝没有文字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知识框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知识框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