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戴笠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戴笠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民***的特务和明朝的锦衣卫是同样的机构吗?
国民***的特务机构,和明朝锦衣卫有一些相同点,但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国民***的特务机关,主要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和***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军统侧重于执行各种任务,中统则侧重于情报工作,两者的职权是有重叠的。早期中统因为是***中央的党务机构,又有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做靠山,所以地位较高。但抗战开始后,在敌后执行特工任务的军统异军突起,加上军统虽然也是陈立夫建立的,但是实际负责人是戴笠,更受蒋介石信任,所以军统逐渐取代了中统。
无论中统,军统,都是正宗的特务机关,只是中统侧重于情报,军统侧重于执行任务,当然,作为特务机关它们都有监狱,也有逮捕,审讯,处决的权力。
锦衣卫就复杂了,其早期只是皇帝直接掌握的亲军,任务是皇帝的仪仗和侍卫,但后来职权则大大膨胀,除了作为拱卫皇帝的亲军,拥有远远超过一般卫所的军事编制之外,还有经历司,南北镇抚司等机构。经历司掌管文书往来,南镇抚司管理锦衣卫内部事务,北镇抚司则是最有名的机构,它是皇帝直属的司法机构,负责侦察,逮捕,审讯官员,还有自己的诏狱,一切均可不经过刑部和自己的上级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向皇帝负责并呈报。
锦衣卫的司法和执法权,仅针对朝廷官员,类似现在的纪委,而锦衣卫的侦查范围,却无所不包,从百姓民生到军事情报,都是锦衣卫的侦查范围。
--- 所以,锦衣卫只是其中一个机构,也就是最后设立的北镇抚司,有类似特务机关的权力,但是和国民***特务不同,北镇抚司只针对官员。
--- 锦衣卫的侦查任务,不但和特务机关类似,而且范围更广,且直接向皇帝汇报。
--- 锦衣卫本质上是一个直属皇帝的多职能机构,但最主要的本职工作,也就是拱卫皇帝的亲军,则和特务机关毫无联系。
在军统和中统的争斗中,戴笠是怎么打倒徐恩曾的?
徐恩增的情报生涯,起点比戴笠早,也比戴笠高。1937年大革命失败,任***组织部长的陈果夫以清党之名,在1938年就建立起了中统,徐恩增即为主要负责人。***最早的杰出情报员“龙潭三杰”,就是打入的中统,救下周恩来和党中央机关的钱壮飞,是徐恩增的秘书。
但是,中统是隶属于CC的,蒋介石想掌握直接向他负责的情报机构,特意设立了军统,由无限忠诚于他的戴笠负责。中统和军统虽有分工,但为争功争宠,两家从来就争斗不止,徐恩增与戴笠间亦势同水火。
抗战期间,军统快速壮大,不仅负责敌占区的情报收集,锄奸暗杀,策反,忠义救国军的游击战和敌后破坏,军队的掌控和调查,还负责国统区和日占区的交通,人员物资的往来和审查。这才有了民国第一美女蝴蝶逃重庆时行李丢了,戴笠都能给找回来的能力。
抗战后期,美国大量物资援华,为防这些物资被各级官员贪腐,军统又负责起严查走私的职责。
此时,徐恩增为了娶第三个老婆,把二老婆打发去成都,为了二老婆不吵闹,送了两卡车美援物资让二老婆去做生意。抗战时期,国统区物资己极度匮乏,这两车美国货会值很多钱呐!
戴笠很快侦知此事,打击中统,斗垮徐恩增的机会来了,直接拿到证据报告蒋介石。此时美援对中国极其重要,事关抗战能否坚持下去,而无论是史迪威还是魏德迈,对***要员的***多有不满,一旦拿住把柄,对蒋来说都是致命的,这种情况下,连陈果夫,陈立夫都己保不下徐恩增了,徐遂被蒋去职,被批“永不录用”。
与其说徐恩增是被戴笠斗下去的,不如说他是“自作孽,不可活”。
戴笠与徐恩曾,分别是军统头子和中统头子,都是执掌***情报机构的大佬,曾经不可一世的弄潮儿,性格不同,结局不同。
戴笠,原名戴春风,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毕业,号称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国军中青年少壮派。忠诚于蒋介石,能力很强,并有手腕。实际上,也有一个颇有政治理想的人物,做事雷厉风行。徐恩曾,江浙财阀徐新六是他的近亲本家,对他多有支持。徐恩曾早年上海南洋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工科博士,技术官僚,背后是CC系陈立夫,陈果夫的亲信心腹,吴铁成,戴季陶也很欣赏他,故而徐可以稳坐中统“金交椅”。
戴笠自1938年开始,全力经营军统,使得军统从一个军中少壮派组成的小团体,演变为有5万多编制内特工的情报与特务机构,可谓厥功甚伟。戴笠本人的能力,也可见一斑。
徐恩曾能力也并非菜鸡,但是问题在于站队不够聪明。他依赖于二陈的cc系,对蒋介石不够忠诚,成为他最大的短板。到了1946年,连东家二陈都不信任他了,徐的倒台就可以想见了。戴笠确实经常挤兑和指责徐恩曾,秘密向蒋介石报告徐的小动作,比如他的治家不严,前妻牵扯到了边境走私案。
再比如徐恩曾侵吞公款和公共物资,都是军统特务追踪得到的消息。而徐恩曾对于戴笠戴老板,反制能力则比较差。
蒋介石对待亲信如同人才兼奴才,徐恩曾不是一个好奴才,而戴笠绝对是一个好下属,好奴才,唯领袖意志是从。蒋介石因为徐恩曾查不出开会时打出总裁独裁,中正不郑的幕后主使骂徐恩曾为饭桶。
在我们的心腹重地,出现这等事,既未能事先加以防止,事后又不能查出究竟,实在有忝职守。
而戴笠办事妥切保密,不像徐恩曾考虑不周,往往顾此失彼。1945年,蒋介石颁布了“撤去徐恩曾本兼各职永不录用”的手谕。虽然经过吴铁成说项,勉强又谋取颗交通次长,但自此一蹶不振,直到1985年去世于台湾。戴笠虽然在官运和能力上优于徐恩曾,但是却因飞机失事而摔死,仅仅49岁,可谓悲剧性人物。徐恩曾则老谋深算,藏而不露,活了90岁,晚年经商发大财,有一些中庸的处世之道,这么说来,到底谁是赢家呢?!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戴笠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戴笠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