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历史名词,

kodinid 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皇帝历史名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皇帝历史名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代杨慎都写了哪些名词?
  2. 北京前后朱桢名词解释?
  3. 陀螺的又名?

明代杨慎都写了哪些名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中“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明朝皇帝历史名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京前后朱桢名词解释?

朱桢(1364年4月5日--1424年):汉族安徽凤阳人,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

人物生平

受封楚王

明朝皇帝历史名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曰:“子长,以楚封之。”朱桢天资英睿,有谋略,天性端重,幼而喜学。

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楚王。洪武十二年(1379年),随皇太子朱标入文华殿,听儒臣时讲。洪武十四年(1381年),率江夏侯周德兴平定蛮夷,由此开始就籓武昌。曾录《御注洪范》及《大宝箴》置座右。

初露锋芒

明朝皇帝历史名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定大庸(今湖南张家界)蛮夷。

陀螺的又名?


学名就叫玩具陀螺,简称陀螺。

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工具,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成为bo。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

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gá)”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贵州等地方言称为géluō。河南濮阳地区叫delou,焦作一带方言称为皮老尖。北京地区叫“焊尖”,一是因为尖部有金属焊点,二是因为北京百姓希望孩子从小就明白,“汉奸”是要被所有人鞭挞的。

陀螺,又叫“打陀螺”、“打老牛”,是青少年较为熟悉的玩具,也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如今这项古老的运动已经风靡世界,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

  别看市面上各国版本的木制、钢铁、塑料陀螺风行一时,其实中国才是陀螺运动的发源地。陀螺在我国可追溯到约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灰土风岭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文物,其中就有陶制的小陀螺,因此陀螺又有“中国最早的***项目”之称。

  我国有关陀螺的最早记载宋朝,有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叫“千千”,“千千”是一个长约3公分的的针形物体,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拧着旋转,看谁转的久,是当时深宫中的妃嫔宫女打发时间游戏;而“陀螺”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明代刘侗、于奕正《帝经物略·二春场》记载了一首民谣:“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由此可见,明朝时期陀螺已经作为名词出现,而当时的陀螺也已经成为了民间儿童的普遍玩具。

  时至今日,陀螺依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它集休闲、***、运动于一身,看似在玩,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健身了。每一鞭子抽下去,浑身上下都得到了运动,想让陀螺转得又快又稳,需要有强健的身体,还需要有高超的技巧。

  陀螺形状各异、玩法多样,深受彝、壮、佤、瑶、傣、黎、畲、白、基诺、拉祜等少数民族的喜爱,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福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广泛流传。1995年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打陀螺被列为比赛项目,自此陀螺逐步由民族民间游戏登上了中国民族体育竞技的大舞台,2003年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前更名为陀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皇帝历史名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皇帝历史名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陀螺 明朝 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