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末年唐朝历史,武德末年唐朝历史***

kodinid 4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武德末年唐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武德末年唐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贞观、武周、开元、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成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
  2. 唐对突厥称?
  3. 唐朝建立的背景?

贞观、武周、开元、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成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

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唐高祖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唐朝的人口、农民总数不断攀升,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3714万人。到天宝十三年(754),唐朝人口总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共918万户,5288万人。安史之乱是唐朝人口数分水岭,到乾元三年(760),整个大唐王朝的人口数急剧减少到不足200万户了,和天宝十三年颠峰期相差甚远。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人口出现一个大跌峰,而且战乱结束后人口回升也十分缓慢。人口减少一类是“实损耗”,主要是战争、灾荒直接造成了人口死亡。另一类是“虚损耗”,它包括人口流亡、迁徙及藩镇割剧等造成户口隐漏、缺籍。

武德末年唐朝历史,武德末年唐朝历史事件-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对突厥称?

唐代李渊在起兵后,向突厥称臣纳贡,甚至还割让土地。唐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背后另有隐情,如果不这种的话,李渊很难成为皇帝

事情是这样的,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报,李靖取得阴山之战的胜利,活捉颉利可汗。李世民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大臣讲了一番话,“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李世民这段话非常明确的指出,唐朝在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曾经向突厥称臣。事情还得从隋朝末年说起,当时李渊官拜太原留守,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于是他也想起兵,谋取江山。李渊起兵后,立即派自己心腹刘文静前往突厥。刘文静提出,“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归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武德末年唐朝历史,武德末年唐朝历史事件-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始毕可汗非常高兴,当即派遣大将康鞘利两千骑兵支援李渊。此后,李渊对突厥的始毕可汗“卑词厚礼”,同时还该旗易帜,“杂用绛白”,。这里解释一下,之所以用白旗,是因为突厥的旗帜为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示突厥”。后来,李渊即位后,前后向突厥进献了不少财物。

武德元年,西秦霸王薛举大举进犯,唐军在浅水原之战中惨败。后来在突厥的协助下,唐朝才在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中,将西秦击败。但为了换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唐朝将五原郡、榆林郡“送给”突厥,结果导致关中的门户洞开,突厥骑兵能够轻而易举的进入关中地区。

唐朝建立的背景?

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

武德末年唐朝历史,武德末年唐朝历史事件-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

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隋朝灭亡

降隋恭帝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

唐朝是覆灭了隋朝而创建的,在隋朝末年期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许多地方都爆发农民起义,而***的高祖李渊就是众多起义义士中的一员,李渊起兵晋阳屡战屡胜,最终占领了长安城,拥王杨侑为帝,随后李渊自封丞相,随后又封唐王。618年五月,李渊迫使隋恭帝禅位,自己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德末年唐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德末年唐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突厥 唐朝 唐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