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缅怀元朝历史,明朝缅怀元朝历史的***

kodinid 2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缅怀元朝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缅怀元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文人能赞美元朝清朝文人敢赞美明朝吗?
  2. 元朝的时候人们怀念唐宋时期吗?
  3. 明朝初年的文人为什么会怀念元朝?

明朝文人能赞美元朝清朝文人敢赞美明朝吗?

历史已经证明,明代文人可以赞美元朝,清代文人也可以赞美明朝,至于赞美后的结果,就取决于当时皇帝的心情了,所以能不能是一回事,敢不敢也是一回事。

评价

明朝缅怀元朝历史,明朝缅怀元朝历史的小说-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赞美元朝,就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朱元璋作为起义军首领一边暴打元帝,一边就狂赞元朝。比如《太祖实录》中写道:

“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意思是朱元璋不仅认为元是中国,并且还是祖国,并要求臣民对大元也感恩戴德。

明朝缅怀元朝历史,明朝缅怀元朝历史的小说-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元主中国,殆将百年,其初君臣朴厚,政事简略,与民休息,时号小康。”

又说道,元朝百年,欣欣向荣,还达到了“小康”水平。

对于元朝的赞美,统治阶级如此,民间也不乏对元朝的赞美,比如明代的著名学者杨维桢、沈梦麟等在诗歌中,都赞美元朝的统治,比如杨维桢的《老客妇谣》就借一个老妇人抒发自己对元朝的怀念,不愿侍奉明朝。

明朝缅怀元朝历史,明朝缅怀元朝历史的小说-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评价明

清朝赞美明朝,其实也要从统治阶级说起,清朝入关后,首先先把明朝夸个底朝天,尤其是在编写《明史》的时候(很多人说《明史》是黑明帝的,实际上并不是),康熙皇帝要求对待明朝要炳成“为尊者讳”,尽可能的客观,尽可能的少记载明朝皇帝以及社会的阴暗面。因此《明史》中还有专门一部《奸臣传》,用于给明代背锅。

元朝的时候人们怀念唐宋时期吗?

这是必然的,唐宋时期都是汉人的天下,有昏庸、***,但在汉族内不存在民族歧视,而元朝时期民族歧视很严重,特别是在对待***的政策上,因为***人多,元统治者害怕***有一天谋取自己的皇位,对待***是非常残酷的,极度的压制百姓的言论和入朝为官人数等等不平等的法律,正是这种长久的压制和怀旧才使得元朝末年爆发多次农民起义,最终是***农民出生的朱元璋登上宝座,建立明朝。

明朝初年的文人为什么会怀念元朝?

万历野获编》作者沈德符指出:“前元取民最轻!”李开先在《西野春游词序》中羡慕不已称赞道:“元不戍边,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

朱元璋和他的大臣们经常说:“宋元宽纵,今宜肃纪纲”“其失在于纵驰”(《明会要》),所以明王朝前期是空前的严酷专(百度)制,整个社会充满“戾气”(赵园语),成了僵尸的社会。

新陈代谢倒慢了,当然最后是物极必反,晚明就来了个堤坝的总崩溃,《桃花扇》里说“谁知道容易冰消”。元朝是活泼自然的,明朝是病态戾气的,这个对比很鲜明。

元朝把宋朝的233条罪名,减少到了135条。在忽必烈统治的时代,只有2000多人被判处***。元朝的法律其实大体上更加宽松。元代统治者喜欢表现宽仁慈厚而不搞严刑峻法。正所谓,“君臣之间,唯知轻典之为尚。”

万历初年华亭人范濂记述元、明两代松江田赋的情况,说:“元入中国……赋虽轻,不足法也”,我们可以知道,元朝的赋税其实非常轻。元史记载,江南在宋时,差徭为名七十有余,归附元朝后一切未征。

明初叶子奇《草木子》卷三:元朝自世祖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矣。

元朝最后灭亡是在币制改革,还有修黄河出现了大问题,导致物价飞涨。还有就是元朝上层一直在进行激烈的内战,无暇他顾,到了最后已经瘫痪。才导致朱元璋,陈友谅等人的做大。

有人说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们看看对不对?这种怀念故国的士大夫叫做遗民,宋代也有不少遗民。当时比较著名的遗民诗人有:文天祥、谢翱、林景熙、汪元量四人。如果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那么文天祥也有了?很明显并非如此。而且明清两代也有大量遗民,比如明遗民顾炎武、黄宗羲等。清遗民王国维等。遗民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我觉得遗民代表了士大夫对于一个政权的认同。

当年,元代灭亡了宋,宋遗民谢枋说“宋室孤臣,只欠一死”。这话显示出他对于前朝的忠诚。元代,有没有这种“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事实上,元代灭亡时候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人。比如下面要说的杨维桢。

谈元代诗歌,首屈一指的就是杨维桢的铁崖体。杨维桢在明初名气很大,朱元璋也想延揽其为自己工作,第一次派官员带着厚礼去见杨维桢,杨维桢推辞说:“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把自己比作一个寡居的老妇人,行将就木的人了怎么能再嫁,表达自己不愿意出仕当官。)。第二年,官员继续催促,杨维桢赋《老客妇谣》,甚至说出:“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他直接以死相逼),杨维桢结局还不错,从京城回家的时候,宋濂送了他,写诗:“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也就是给了杨维桢很高的评价。)杨维桢回到家也就老死了。我们都知道宋濂在明初文坛影响力也是很大的,宋濂也当过太子朱标的老师,他对于杨维桢的态度,代表了一部分士人的态度。杨维桢的经历记载在《明史·文苑传》。

下面说的这个遗民就没有善终了,《新元史》记载的一个人物——郑玉。他本身就是隐士,元朝时候,官方厚待他,他也不愿意做官。明军攻破徽州时候,他直接说过:“吾岂事二姓者!”。先是绝食,后来,自缢而死。死之前有一个行为很有意思“北面再拜”,也就是拜的北方,北方代表的是元代***。


这样的案例还很多,都代表了当时一部分人对于元代的忠诚,这和文天祥不投降元朝,理论上没有任何区别。这种忠诚,代表的是对于一个***的认同。

中国古人对于一个***是否可以认同更多的是看两点,一是***地域是否在秦汉奠定的疆域(大体上的疆域),二是是否认同汉文化。(也包括政治文明的官僚体系)

我们看看北魏***,这是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但是,***继承了秦汉的祖庙、祭祀一系列制度,北魏大臣高闾说过:“居尊据极,允应明命者,莫不以中原为正统,神州为帝宅”。北魏占据了秦汉时期北方政治的中心,继承了汉文化。高的甚至说:应该“于六镇之北筑长城,以御北虏”。北方的其他偏僻的少数民族,居然变成了“虏”。由此可见,今天人的民族观念,古人是没有的。他们更看重你***的地理位置和能否继承汉文化。

放眼历史去看,不仅仅是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被沙陀族认为是“夷”,而契丹人又认为沙陀人是***。从民族划分,两个民族都可以被看作少数民族的。

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开始于元朝。《元史》卷95《列传·外夷一》载,元世祖忽必烈派往日本的使臣所持国书,称自国为“中国”。这个“中国”是汉族观念里的中心视角。元朝也有很多继承汉文明的地方,在这里不一一赘述。文化和地域角度,元朝都会得到汉族知识分子的认同。相同的,朝鲜、日本、越南都是汉文化圈的,但是,地理位置局限,他们肯定得不到古人的认同,也只是被当作朝贡之国。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缅怀元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缅怀元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元朝 明朝 杨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