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晟历史,唐朝李晟历史简介

kodinid 5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李晟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李晟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李世民与李晟的关系?
  2. 李靖的介绍和生平?
  3. 唐代姓朱的历史名人?
  4. 唐朝有哪些异族将领担任过节度使?

李世民与李晟的关系?

李晟出身于陇西李氏徙京兆房,而唐皇族不属于这一房。所以李晟和李渊及李世民没有关系。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代军事家。因爵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唐朝李晟历史,唐朝李晟历史简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李靖的介绍和生平?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时期担任过殷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隆尧县)刺史。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唐朝李晟历史,唐朝李晟历史简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姓朱的历史名人

朱泚(cǐ)(742年-784年),男,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唐朝中期将领、叛臣。

朱泚原为幽州将领,先后效力于李怀仙、朱希彩,后被部下拥立为节度使,上任后改善幽州与中央***的关系,先派朱滔领兵入关中参与防秋,又亲自到长安朝见,并留居长安。唐朝先后任命他为陇右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等要职,加封中书令、太尉。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朱泚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

兴元元年(784年),改国号为汉,年号***。不久,李晟收复长安,朱泚逃往泾州,因泾原节度使田希鉴闭门不纳,只得继续西逃。在逃到彭原西城屯时,被部将杀死,时年四十三岁。

唐朝李晟历史,唐朝李晟历史简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有哪些异族将领担任过节度使?

我们都知道,唐朝为了巩固统治,在全国各地设立节度使,这也是唐朝灭亡原因之一,比较有名的外族节度使就是安禄山(没错,就是把唐朝打的由盛转衰那位),他担任了河东,范阳,平卢三镇的节度使,势力不断加大,在755年以平定中央奸臣的说法和史思明一起组织了安史之乱,这场内战持续了八年之久,使唐朝人口锐减,从4400万减少至1000多万,这也是唐朝国力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

说到这里,我还要吐槽一下,安史之乱本不应该持续如此之久,但唐玄宗的错误指挥致使镇守潼关的哥舒翰20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竟然跑到四川去了!有人把安史之乱和唐玄宗后期疲于政事的原因怪罪与杨玉环,我真的呵呵了,一个男人没弄好政治,去怪罪到一个女人的身上。我不说,大家也懂。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唐朝最有名的节度使莫过于安史之乱的安绿山

安禄山

安禄山,其父是胡人,其母是个突厥族人。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

天宝三年(744年),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担任河东节度。

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担任河东节度。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李晟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李晟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节度使 安禄山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