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郑和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郑和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
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规模是无与伦比的。如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六十二艘,小船二百余艘,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编着严整有序的队形,踏着万顷碧波,乘风破浪,浩浩荡荡地出洋。第三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四十八艘,官兵二万七千余人。第四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六十三艘,官兵二万七千六百余人。第七次下西洋时,有宝船六十一艘,官兵二万七千五百余人。郑和的船队以宝船为主构成,此外,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许多船只,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的宝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合138米多,阔一十八丈(合56米)。这种宝船有九桅,张十二帆,“体势巍然,巨无与比,篷帆锚舵二三百人莫能举动。”①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而达・伽马去印度仅有四船、约一百六十人,哥伦布去美洲仅有三船、八十余人,麦哲伦去菲律宾仅有五船、二百六十余人,这和郑和的船队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郑和七下西洋的结果,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
郑和下西洋用了几艘船?
明朝祝允明所撰《前闻记》(1525年刻)详细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行程日期及各地停留之日期,可供参考:
人数: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史、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艌、搭材等匠,水手、民稍人等,共27550员名。
里程: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六日(1431年1月19日)龙湾开舡,十日到徐山,二十日出附子门,二十一日到刘家港,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到长乐港。十一月十二日(1431年12月16日)到福斗山。
十二月九日出五虎门,二十四日到占城。(注:自福建五虎门至占城共行船16日。)
七年正月十一日开舡,二月六日到爪哇。(注:自占城至爪哇共行船25日。)
郑和坐船是干什么的?
郑和坐船的真实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4、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
5、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郑和的船是怎么炼成的?
自己造出来的,造船厂的位置在南京。造船厂的作塘西接长江,是明朝为造大型船只,在长江边人工挖开的长方形大塘,在它与长江交汇处建有一个人工水闸。
造船的工人们在作塘里搭起巨型台架,在上面建造船只,等船造好后,趁着江水涨潮的机会打开水闸,让江水进入作塘,将船浮起,这样江水退潮时,宝船就能“随波逐流”地漂入长江。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堪称古代的***,明朝真的能造出来吗?
十五世纪正是明朝鼎盛的时候,社会财富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处于领先的地位。为了开辟疆土(一说是寻找建文帝),朱棣除向陸地发展外,还积极组织人员向海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朱棣就选中郑和组织人员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航行,目的有两个,一是向世界宣示明朝的天威和***,二是在这些地方开展贸易和学习技艺。
郑和航海的船只在当时世界上是很先进的,吨位和排水量及船只数量都远远地超过以后的哥伦比亚航海的吨位丶排水量和船只数量,可以说是当时的航母级的。如果按照当时劲头发展下去,一定比日本先进一百倍还不止,开放的明朝由于其没落和腐朽最后灭亡了,取之而来的清朝釆取闭关锁国的国策使中国落后到挨打,割地,赔钱的地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郑和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郑和船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