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的明朝长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的明朝长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代修建的长城有哪些?
山西境内的明长城李二口段、明长城茨沟营段、明长城娘子关段、明长城镇边堡段、明长城新广武—白草口段、明长城宁鲁堡—八台子段、明长城右玉县二边段、明长城老牛湾段等8段/处明代修筑的长城被列入名单内。
长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同阶段的长城,都涤荡着岁月和历史的变迁,保护工作格外重要,山西省文物局早在2009年就对明长城进行过田野调查。目前,山西明代长城墙体有470段,长896.53千米,单体建筑3081处,关堡344座,相关遗存27处。其中,以明代修筑的长城规模最大,属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
明修建的长城长城:
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
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那十分坚固。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明长城的构造?
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东起鸭绿江(山海关,但有争议),西达嘉峪关,横贯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占、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9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俗称“万里长城”。明朝将长城全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委派总兵官统辖,亦称镇守,故九个防区亦称“九边”或“九镇”。 明长城由城墙、关城、城堡,墙台和烟墩等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城墙是长城工程主体,墙体依材料区分为砖墙、石墙、夯土墙、铲山墙、山险墙、木柞墙、壕榨等类型,随地形平险、取材难易而异。 关城是出入长城的通道,也是长城防守的重点,建砖砌拱门,上筑城楼和箭楼。关城与长城是一体的。 城堡按等级分为卫城、守御或干户所城和堡城,按防御体系和兵制要求配置在长城内侧。卫、所城之间相距约百余里,卫城周长6~9里,千户所城周长4~5里,砖砌城墙,外设马面、角楼,城门建瓮城。城内有衙署、营房、民居和寺庙。 墙台在长城上,约间隔300米设一座,突出墙外,台面与城墙顶部相平,建铺房,供守城士卒巡逻时遮避风雨,墙台外滑砌有垛口,用于对攻城之敌进行侧击。 烟墩也称烽燧、烽堠、墩台、亭、烽火台等,是一种白天燃烟,夜间明火以传递军情的建筑物。多建于长城内、外的高山顶,易于了望的丘阜或道路折转处。
明长城由关城、城墙、城台、烽燧等组成。关隘上所构筑的关城,是长城防线上起支撑骨干作用的守御要点,是和长城防线在某一地区的安危直接相关的;城墙的是长城的主体结构,***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构筑,其结构式样和断面尺寸也有所不同;城台按照结构样式和作战用途分为墙台、敌台和战台三种,它们分别构筑在城墙上或长城沿线附近的制高点上;烽燧亦称烟墩和烽火台,是警戒和传递军情的筑垒设施。
朱棣修建多少长城?
1400公里
明朝修建的,均为明长城。而在山西境内,明代长城有900多公里,其他更早年代长城500多公里,山西整个境内,超过1400公里的长城,可见,不管是总数量,还是全国占比,那都是相当可观。
到了明朝的时候,这条长城,逐渐收缩到了山西和河北一带,事实上,也就是说,农耕的中原王朝,在很多时候,打不过游牧的塞外诸侯国,被反杀了,这外长城,就一直往里退。
到了明朝永乐大帝朱棣在位的时候,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南京成为陪都,为了北京的安全,他就在外长城,也就是山西河北当时那条长城和北京之间,又修了一条内长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的明朝长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的明朝长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